简介
口碑超高的双女主小说《景仁宫凤翎重燃我与世兰共掌乾坤》,宜修年世兰是剧情发展离不开的关键人物角色,“结实且能吃的大壮”作者大大已经卖力更新了160686字,本书连载。喜欢看双女主类型小说的书虫们冲冲冲!
景仁宫凤翎重燃我与世兰共掌乾坤小说章节免费试读
乾隆四年的夏天来得格外早。才刚入五月,紫禁城便已暑气蒸腾。慈宁宫庭院中的古槐树上,蝉鸣声声,不绝于耳,为这深宫平添了几分生机。
这日午后,弘历下了学,照例来给两位太后请安。少年天子身着石青色常服,额上还带着薄汗,一进殿便迫不及待地解下腰间的玉佩,显得活泼了许多。
“皇额娘,年娘娘,”他行礼后凑到宜修身边,眼睛亮晶晶的,”今日太傅讲《孟子》,说到’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’,儿臣有些不解。”
宜修放下手中的账册,示意绘春给皇帝端来冰镇酸梅汤,柔声道:”皇帝有何不解?慢慢说。”
绘春连忙端来酸梅汤,碗壁上还凝着水珠,看着就清凉解暑。弘历接过来饮了一大口,满足地叹了口气,这才继续说道:”既为天子,当为至尊,何以言轻?若君轻,何以治天下?”
年世兰正在一旁绣着香囊,闻言抬头笑道,手中的针线活却不停:”皇帝这个问题问得好。当年你皇阿玛也曾与你皇额娘讨论过此事呢。记得那是个雪夜,在养心殿里,二人促膝长谈至深夜。”
宜修颔首,命人取来《孟子》注疏,耐心解释道:”孟子此言,非是贬低君权,而是阐明为君之道。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。君主之尊,在于得民心。若失民心,纵有至高权位,亦如无根之木,无源之水。”
她顿了顿,见弘历似懂非懂,便举例道:”譬如前明崇祯皇帝,虽勤政忧劳,然刚愎自用,不知体恤民情,终致天下大乱,社稷倾覆。此非君权不尊,而是失民之故。”
弘历若有所思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碗沿:”所以皇额娘平日总教导儿臣要体察民情,减免赋税,便是为此?”
“正是。”宜修欣慰地点头,伸手替他理了理微乱的衣领,”皇帝能想到这一层,很是难得。为君者,当时时以百姓为念。你皇阿玛在位十三年,夙夜忧勤,便是深知民心向背关乎国运。”
年世兰放下针线,接话道:”可不是么。记得雍正二年,黄河泛滥,你皇阿玛连夜批阅奏章,调度赈灾,三日未曾合眼。后来还亲自巡视河工,与民夫同食同宿。百姓感念圣恩,至今仍立碑颂德呢。”
弘历听得入神,眼中闪着敬佩的光芒:”儿臣定当以皇阿玛为楷模,做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。”
宜修与年世兰相视一笑,皆感欣慰。这时,年世兰忽然想起什么,对弘历道:”皇帝近日可读了《资治通鉴》?其中汉文帝、汉景帝父子治国之道,颇可借鉴。”
弘历道:”正在读文景之治一节。晁错削藩,七国之乱,儿臣觉得甚是凶险。”
“皇帝看得透彻。”宜修赞许道,”削藩之事,关乎中央集权,然需循序渐进,不可操之过急。你皇阿玛当年处置年…处置某些权臣,也是步步为营,方保社稷安稳。”
说到年家旧事,年世兰神色微黯,但很快恢复如常,笑道:”都是过去的事了。如今皇帝贤明,朝政清明,正是励精图治之时。”
弘历敏锐地察觉到年世兰的情绪变化,乖巧地转移话题:”年娘娘绣的什么香囊?好生精致。”
年世兰展颜一笑,将手中的香囊递给他看:”给你皇额娘绣的夏日香囊,里头放了薄荷、冰片,清热解暑。皇帝若喜欢,年娘娘也给你绣一个。”
“儿臣也要!”弘历欢喜道,随即又有些不好意思,”只是劳烦年娘娘了。”
宜修抚着弘历的肩,温言道:”皇帝孝顺,你年娘娘心里高兴,怎会嫌劳烦?只是皇帝需记得,针线女红不过是小道,治国平天下才是正经。”
“儿臣明白。”弘历正色道,”定不负皇额娘和年娘娘教诲。”
三人又说了会儿话,弘历方告辞离去。望着少年天子渐行渐远的背影,宜修轻叹一声:”皇帝日渐长大,有些事,也该让他知道了。”
年世兰会意,轻轻握住宜修的手:”姐姐是说…那些宗室亲王的事?”
宜修点头,目光深远:”皇帝聪慧,早有察觉。与其让他从别处听说,不如我们亲自告诉他。”
是夜,宜修与年世兰召弘历至暖阁。烛火摇曳,将三人的身影投在屏风上,显得格外亲密。
“皇帝,”宜修温声道,”近日有些事,该让你知晓了。”她将近日宗室亲王的异动细细道来,语气平静却带着几分凝重。
弘历听罢,面色凝重,却不见慌乱。他沉吟片刻,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,这是思考时的习惯动作:”皇额娘和年娘娘处置得极是。既不能打草惊蛇,也需早做防备。儿臣以为,可明升暗降,逐步削其权柄。”
宜修欣慰地点头,眼中闪着赞许的光:”皇帝果然长大了。只是此事需从长计议,不可操之过急。”
年世兰补充道,声音轻柔却坚定:”几位亲王在地方经营多年,根深蒂固。若要动手,需有确凿证据,一举成功,否则反受其害。”
弘历颔首,目光炯炯:”年娘娘说的是。儿臣以为,可派心腹暗中查访,收集罪证。待时机成熟,再行发落。”他顿了顿,又道,”儿臣可借巡幸之名,亲自察看各地情况。”
三人商议至深夜,烛火换了几次,茶盏添了几回,终于定下初步方略。弘历告退时,眼中已有了几分帝王的决断之色,步伐也显得更加沉稳。
待弘历离去,年世兰轻声道:”皇帝越发有主见了,姐姐可放心了。”
宜修望着窗外月色,神色复杂:”放心是放心了,只是…孩子长大了,总要放开手的。”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怅惘。
年世兰握住宜修的手,指尖温暖:”姐姐还有世兰呢。世兰永远陪着姐姐。”
宜修回握她的手,眼中柔情满溢:”是啊,还有你在。”
夏夜静谧,唯闻蝉声阵阵。慈宁宫中的灯火,直至深夜方熄。
几日后,弘历下朝后兴冲冲地来到慈宁宫,手中拿着一卷图纸:”皇额娘,年娘娘,儿臣有个想法。”
宜修放下手中的奏折,含笑问道:”皇帝有什么新奇想法?”
弘历展开图纸,上面精细地绘制着一套水利工程图:”儿臣近日研读《河防一览》,想到可在直隶修建一套水利系统,既防涝又抗旱。这是儿臣画的草图,请皇额娘和年娘娘指点。”
年世兰凑过来看,惊讶道:”皇帝真是有心了。这图画得细致,可见是下了功夫的。”
宜修细细观看,点头赞许:”皇帝能有此心,实乃万民之福。只是…”她指着图纸一处,”这里若是改道,是否更佳?”
弘历仔细看去,恍然大悟:”皇额娘说得是!这样改道,既能省工,效果也好。”他兴奋地拉着宜修的手,”皇额娘真是慧眼如炬!”
年世兰笑道:”你皇额娘当年协助先帝处理过多少水利工程,这些自然看得明白。”
三人于是围坐讨论,时而争辩,时而笑语,宛如寻常人家的母子探讨家常,温馨融洽。
讨论至午时,年世兰命人传膳。用膳时,弘历仍念念不忘工程之事,边吃边说,险些呛着。宜修轻拍他的背,嗔道:”慢些吃,又没人跟你抢。”
年世兰夹了块他爱吃的樱桃肉放入他碗中:”皇帝先好生用膳,那些图纸又不会长腿跑了。”
用罢午膳,弘历又缠着宜修讲了些治水的要领,直到未时方告退去读书。
待他离去,年世兰轻声道:”姐姐你看,历儿真是越来越有明君风范了。”
宜修颔首,眼中满是欣慰:”是啊。所以咱们要好生辅佐,待他能够独当一面时,便可功成身退了。”
年世兰靠在她肩头:”等那时,咱们就去江南。听说苏州园林甲天下,杭州西湖美如画,咱们好好去游玩一番。”
宜修揽住她,眼中带着笑意:”好,都依你。”
又过了几日,暴雨倾盆。弘历下学后冒雨来到慈宁宫,浑身湿透,却满脸兴奋:”皇额娘,年娘娘,儿臣今日在雨中观察排水,有了新发现!”
宜修见状,连忙命人取来干衣:”怎么淋成这样?万一着了凉可如何是好?”
年世兰亲自为他擦拭头发,嗔道:”真是胡闹!这些事让下人去观察便是,何须亲自冒雨?”
弘历却不在意,兴奋地说:”儿臣发现宫中排水系统有多处可改进之处。若遇大雨,可避免内涝。”说着又从怀中取出一张湿漉漉的图纸,”这是儿臣刚才画的草图。”
宜修接过图纸,只见上面虽然被雨水浸湿,但线条清晰,标注详细,可见是用了心的。她心中感动,柔声道:”皇帝心系百姓是好事,但也要爱惜自己的身体。”
这时,太医前来请脉。宜修命太医给弘历仔细检查,幸好并无大碍,只是受了些寒。年世兰立即命人熬姜汤,亲自喂弘历喝下。
“以后不可如此莽撞了。”宜修替他掖好被角,语气中带着心疼。
弘历乖巧点头:”儿臣知错了。只是想到若能改善排水,可免百姓受灾,一时心急…”
年世兰轻点他的额头:”傻孩子,你要是有个好歹,让你皇额娘和年娘娘怎么办?”
三人说笑间,窗外雨声渐歇,一道彩虹横跨天际。
弘历忽然道:”皇额娘,年娘娘,儿臣想明日微服出宫,实地察看京城排水情况。”
宜修沉吟片刻:”也好。但要多带侍卫,早去早回。”
年世兰补充道:”让粘杆处的人暗中跟着,以防万一。”
次日,弘历早早出宫。傍晚归来时,带回了更详细的图纸和记录。
“皇额娘,年娘娘,”他兴奋地汇报,”儿臣发现几处隐患,若能及时修缮,可免今夏水患。”
宜修仔细看了图纸和记录,颔首道:”皇帝观察入微,所提建议甚好。明日早朝,可将此奏明。”
年世兰笑道:”咱们皇帝真是长大了,都能为父皇分忧了。”
弘历不好意思地低头:”儿臣只是尽本分而已。”
是夜,宜修亲自指导弘历撰写奏章。年世兰则在旁沏茶磨墨,不时提出建议。烛光下,三人身影相依,温馨非常。
奏章写成时,已是深夜。弘历告退后,年世兰轻声道:”姐姐,历儿真是越来越像先帝了。”
宜修颔首,眼中闪着泪光:”是啊。看到他,就想起先帝年轻时的样子。”
年世兰靠在她肩头:”先帝在天有灵,定会欣慰的。”
几日后,早朝之上,弘历呈上奏章,详细陈述改善排水系统的建议。众臣闻言,皆赞叹不已。
“皇上年纪虽轻,却心系百姓,实乃天下之福!”一位老臣由衷赞道。
弘历谦逊道:”朕只是尽本分而已。还需众卿共同努力。”
退朝后,弘历来到慈宁宫,兴奋地讲述朝堂上的情形。宜修和年世兰听得欣慰不已。
“皇帝今日表现甚好。”宜修赞许道,”既显仁心,又不失威仪。”
年世兰则命人准备弘历爱吃的点心:”皇帝辛苦了,用些点心歇歇。”
三人正说笑间,忽然太监来报,说几位宗室亲王求见。
宜修与年世兰对视一眼,心照不宣。弘历也收敛笑容,端坐起身。
几位亲王进殿后,神色恭敬却难掩傲慢。为首的睿亲王道:”臣等听闻皇上欲大兴土木,修建水利。如今国库空虚,恐非其时。”
弘历镇定道:”王叔多虑了。朕已核算过,所需银两不多,且可从内帑支出,不动用国库。”
另一位亲王道:”皇上年轻,恐不知工程之耗。不如交由臣等办理?”
年世兰忽然开口,声音柔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:”几位王爷真是热心。不过皇上既然已有周全计划,就不劳烦各位了。”
宜修亦道:”皇上虽年轻,然处事周全,众卿不必过虑。”
几位亲王面面相觑,只得告退。
待他们离去,弘历感激道:”多谢皇额娘和年娘娘。”
宜修温声道:”皇帝记住,为君者,当时时明察,不可偏听偏信。”
年世兰补充道:”那些亲王,表面关心国事,实则另有所图。皇帝要多加警惕。”
弘历郑重颔首:”儿臣谨记。”
是夜,宜修与年世兰对坐窗前,谈及日间之事。
“那些亲王,果然坐不住了。”年世兰轻声道,”见皇帝日渐成熟,便开始着急了。”
宜修颔首:”好在皇帝聪慧,已能独当一面。咱们也可放心些了。”
年世兰靠在她肩头:”等这些事情了了,咱们就离开这是非之地,去过逍遥日子。”
宜修揽住她:”好,都依你。”
窗外月色如水,静静地洒在相拥的二人身上。
又过了月余,水利工程顺利完工。这日恰逢大雨,新修的排水系统发挥效用,京城无一内涝。
弘历兴奋地来到慈宁宫:”皇额娘,年娘娘,工程见效了!今日大雨,京城安然无恙!”
宜修欣慰道:”皇帝辛苦了。这是造福百姓的大好事。”
年世兰命人准备宴席:”今日当好好庆祝一番。”
宴席上,弘历格外开心,多饮了几杯。宜修和年世兰相视而笑,眼中满是欣慰与骄傲。
宴罢,弘历告退时,忽然郑重行礼:”儿臣多谢皇额娘和年娘娘多年教诲。若无两位娘娘悉心教导,儿臣断无今日。”
宜修扶起他,眼中含泪:”皇帝言重了。这是你自身勤勉所致。”
年世兰也道:”是啊。皇帝天资聪颖,又肯用心,自然有成。”
送走弘历,宜修轻声道:”看到皇帝如此,我便放心了。”
年世兰握住她的手:”姐姐辛苦多年,总算没有白费。”
是夜,二人相拥而眠。年世兰在宜修耳边轻声道:”等再过些时日,咱们就离开这里,去江南安度晚年。”
宜修颔首,眼中带着憧憬:”好。听说江南四季如春,最适合养老。”
二人相视而笑,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。
几日后,弘历正式下旨,册封几位有功之臣,其中就有当年协助治水的官员。朝野上下,皆赞皇上英明。
宜修和年世兰在慈宁宫听到消息,相视而笑。
“皇帝真是长大了。”宜修轻声道,”如今处事,越发有先帝风范。”
年世兰点头:”是啊。咱们也可以放心了。”
这时,弘历下朝过来,脸上带着喜色:”皇额娘,年娘娘,儿臣今日处置了一桩贪腐案,百姓皆拍手称快。”
他详细讲述案情和处理经过,条理清晰,处置得当。宜修和年世兰听得连连点头。
“皇帝处置得宜。”宜修赞许道,”既严惩贪官,又安抚百姓,甚好。”
年世兰则道:”只是日后要更加小心。那些贪官污吏,最会钻营。”
弘历郑重道:”儿臣谨记年娘娘教诲。”
三人又说了会儿话,弘历方告退去处理政务。
待他离去,年世兰轻声道:”姐姐,是时候了。”
宜修颔首:”是啊。等过了这个夏天,咱们就上书还政。”
年世兰靠在她肩头:”等到了江南,我要天天给姐姐梳头画眉,就像寻常夫妻那样。”
宜修轻笑:”你呀,总是想这些。”
“当然要想,”年世兰眼中闪着憧憬的光,”我想和姐姐过寻常日子,没有朝政,没有规矩,只有你我。”
宜修心中感动,搂紧她:”好,都依你。”
窗外,夏雨初歇,彩虹再现。仿佛预示着风雨过后,必有晴空。
又过了些时日,宫中传来消息,说江南科场发生舞弊案。宜修与年世兰商议后,决定让弘历亲自处理此案,作为历练。
弘历接到旨意后,立即召见相关官员,详细了解案情。他日夜审阅卷宗,不时向两位太后请教。
“皇额娘,”这日晚间,弘历来到慈宁宫,”儿臣查阅卷宗,发现此案牵扯甚广,恐有朝中大臣涉案。”
宜修颔首:”皇帝看得透彻。科场舞弊,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。处置时需拿捏分寸,既不能姑息养奸,也不可牵连无辜。”
年世兰补充道:”可先从外围查起,收集确凿证据,再逐步深入。切记打草惊蛇。”
弘历郑重应道:”儿臣明白。”
经过半月查访,案情水落石出。果然有数位朝中大臣涉案,其中还包括一位宗室亲王。
早朝之上,弘历当庭公布查案结果,涉案官员皆被革职查办。处置果断,量刑得当,赢得满朝称赞。
退朝后,弘历来到慈宁宫,神色却不见欣喜。
“皇帝怎么了?”宜修关切地问,”今日处置得宜,众臣称赞,为何反而不乐?”
弘历轻叹:”儿臣只是感慨,为何这些饱读诗书的大臣,会为些许利益,做出这等事来。”
年世兰柔声道:”皇帝能如此想,便是仁君之相。须知人心难测,为君者当时时自省,以仁德感化臣民。”
宜修亦道:”你年娘娘说得是。治国之道,在于恩威并施。今日之事,皇帝处置得当,既显威严,又不失仁厚。”
三人又谈论许久,直至夜深。弘历告退时,眼中已无迷茫,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坚定的目光。
待他离去,年世兰轻声道:”姐姐,历儿真是越发有君王气度了。”
宜修颔首,眼中满是欣慰:”是啊。看到他能明辨是非,仁厚待民,我便放心了。”
是夜,二人相拥而眠,年世兰在宜修耳边轻声道:”等来年春天,咱们就去江南。听说西湖的桃花开得极好,咱们一起去赏花。”
宜修轻笑:”你呀,整日就想着玩。”
年世兰撒娇道:”与姐姐同游,怎能叫玩?这叫陶冶性情。”
二人说笑间,渐渐入睡。窗外月色如水,静静地照着相拥的二人。
几日后,弘历又来请教。原来边关传来急报,准噶尔部又有异动。
“皇额娘,年娘娘,”弘历摊开地图,”儿臣以为,当立即调兵增援,同时派使议和,双管齐下。”
宜修细看地图,点头道:”皇帝思虑周详。只是派何人出使,需慎重考虑。”
年世兰道:”我记得鄂尔泰大人熟悉西北事务,可担此任。”
三人商议至深夜,定下和战并用的策略。次日早朝,弘历颁下旨意,派鄂尔泰出使准噶尔,同时调兵增援边境。
一月后,好消息传来:准噶尔部接受和议,边境重归和平。
弘历兴奋地来到慈宁宫:”皇额娘,年娘娘,边关平定了!鄂尔泰大人不辱使命!”
宜修欣慰道:”皇帝此次处置得当,和战并用,保全了将士性命,又维护了国家尊严。”
年世兰则命人准备庆功宴:”今日当好好庆祝一番。”
宴席上,弘历多饮了几杯,脸上泛着红光。他举杯敬两位太后:”儿臣能有今日,全赖皇额娘和年娘娘悉心教导。此杯敬两位娘娘!”
宜修与年世兰相视而笑,举杯共饮。烛光下,三人宛如寻常人家的母子,温馨和睦。
宴罢,弘历告退时,忽然道:”皇额娘,年娘娘,儿臣想明日去天坛祭天,感谢上苍保佑。”
宜修颔首:”皇帝有心了。明日我们陪你同去。”
次日,天坛祭天。弘历身着朝服,虔诚祷告。宜修与年世兰站在他身后,看着少年天子庄严的神情,心中满是欣慰。
祭天完毕,弘忽然转身,对两位太后深深一揖:”儿臣多谢皇额娘和年娘娘多年教导。往后定当勤政爱民,不负所托。”
宜修扶起他,眼中含泪:”皇帝言重了。这是你自身勤勉所致。”
年世兰也道:”是啊。皇帝天资聪颖,又肯用心,自然有成。”
回宫路上,弘历骑马在前,两位太后乘舆在后。阳光洒在少年天子身上,仿佛为他镀上一层金边。
年世兰轻声道:”姐姐,你看历儿,真像先帝年轻时的样子。”
宜修颔首,眼中闪着泪光:”是啊。先帝在天有灵,定会欣慰的。”
是夜,二人相拥而眠。年世兰在宜修耳边轻声道:”等来年春天,咱们就去江南。听说扬州瘦西湖美不胜收,咱们一起去游湖。”
宜修轻笑:”好,都依你。”
窗外月色如水,静静地照着相拥的二人。岁月静好,莫过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