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
小说《九叔世界:草木仙田》以其精彩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大量书迷的关注。本书由才华横溢的作者“乐安门的六合裂罡劲”创作,以林奇的冒险经历为主线,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。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106386字,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!
九叔世界:草木仙田小说章节免费试读
寒露刚过,任家镇的清晨已带着刺骨的凉意。林奇蹲在菜田边检查藜根的长势,指尖插进湿润的泥土里,能摸到根须在土壤深处交织成网,像无数条细密的银线在暗中涌动。这张网是他耗费三个月心血培育的,从最初的菜田一角,渐渐蔓延到义庄四周,如今连镇上的老槐树底下都能找到藜根的踪迹。
玉佩突然传来一阵尖锐的刺痛,像是被冰锥扎了一下。林奇猛地缩回手,只见指尖沾着的泥土里,竟渗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黑气,像被墨汁染过的水,在晨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。他凑近细看,那黑气遇到阳光并未消散,反而像有生命般蜷缩成一团,钻进土壤的缝隙里。
“怎么了?”文才背着药篓从药圃走来,筐里的艾草沾着白霜,散发着清苦的气息。他穿着件厚棉袄,领口还沾着草屑,“大清早的发什么愣?师父让你去看看西坡的雷荆草,说昨夜风大,怕是被吹倒了。前儿个千鹤师叔还来信问雷荆草的长势呢。”
林奇没动,指尖再次探进土里。这次他运转灵气,借着玉佩的感应“看”得更清楚了——那黑气顺着藜根的缝隙往地表钻,遇到阳气就像冰遇热般消融,却在根须的阴影里留下淡淡的痕迹,像是在啃噬根须的脉络。他“听”到藜根在惊慌地尖叫:“好冷……这气好冷……比鬼仔的阴气还刺骨……”“底下有东西在动……根须被冻住了……”“快告诉九叔……有邪祟要出来了……”
“文才师兄,你去看雷荆草吧,我去趟堂屋。”林奇的声音有些发紧,抓起锄头就往院里跑。他知道这不是普通的阴气——普通阴气会被阳气驱散,而这种黑气带着腐蚀性,竟能让藜根坚韧的脉络变得黯淡,就像被强酸浸泡过的麻绳。
堂屋里,九叔正在翻阅《茅山灵异志》,泛黄的书页上画着各种邪祟的图谱,旁边还放着半碗没喝完的稀粥。见林奇进来,他放下书,眉头微蹙:“何事慌张?”
“师父,菜田的土里有黑气!”林奇把刚才的发现一股脑儿说出来,连藜根的警示都没隐瞒,“那气遇阳不散,还能顺着根须蔓延,藜根都被冻伤了!”
九叔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,抓起拂尘就往外走:“去看看。”他的脚步很快,道袍的下摆扫过门槛,带起一阵风。
两人来到菜田,九叔蹲下身,指尖凝聚起一缕金光,那是蕴含阳气的灵力,轻轻点在土壤上。只听“滋啦”一声,黑气像被热油烫到的虫子般缩了回去,土壤表面浮现出淡淡的冰霜,连周围的藜苗都打了个蔫。
“是阴脉异动。”九叔的声音凝重如铁,“任家镇地下有条阴脉,是几十年前战乱时留下的,死了太多人,怨气聚在地下形成的。平时被地表的阳气压制,看来是最近阴气过盛,要冲破地面了。”
“阴脉?”林奇想起《灵木图谱》里的记载,“是不是埋着很多尸骨的地方?书上说阴脉会散出尸气,能让活人染病。”
“不止。”九叔指着西边的乱葬岗,那里的树木都长得歪歪扭扭,“那里是阴脉的源头,怨气最重。若是让阴脉冲破地面,任家镇会变成鬼域,到时候别说活人,连灵植都活不成。”
林奇心里一沉,突然想起藜根的网络:“师父,藜根在土里织成了网,能不能用这网困住阴脉?藜根能吸收阳气,还能传递灵气,或许能锁住阴气。”
九叔眼睛一亮,拂尘在掌心轻轻敲打:“你是说……用藜根的阳刚之气锁住阴脉?这倒是个法子。草木有灵,根系相连能聚气,或许真能形成屏障。”
“不止屏障。”林奇指着藜根交织的纹路,那些根须纵横交错,像天然的锁扣,“我们可以在阴脉的关键节点种上藜,再用引气术把阳气顺着根须网送下去,像给阴脉盖层盖子!就像……就像用布堵住漏水的桶。”
这想法脱胎于现代的“地下防渗膜”技术,用植物根系形成天然屏障,阻止有害物质扩散。玉佩传来一阵温热,像是在认同他的想法,他能“听”到所有藜根在欢呼:“我们能行!把阳气给我们!”“让邪祟尝尝我们的厉害!”“把它们锁在地下!”
说干就干。九叔带着林奇和秋生、文才,拿着罗盘在任家镇周围勘察阴脉走向。罗盘的指针疯狂转动,铜针在盘面上打着转,发出“嗡嗡”的轻响,最终在三个地方停下——乱葬岗、镇中心的老槐树、义庄西坡的雷荆草地。这是阴脉最活跃的三个节点,地下的怨气最盛。
“这三个地方必须种满藜。”九叔在地上用树枝画了个三角形,三个节点正好是三个顶点,“形成三足鼎立之势,才能锁住阴脉。尤其是乱葬岗,那里怨气最重,要多撒些阳糯种子,用阳气压制。阳糯的穗子能聚阳,正好克制阴气。”
秋生扛着锄头,脸色发白:“师父,这阴脉要是真冲破了,我们打得过吗?上次任家镇闹僵尸,我到现在还怕呢。”
“打不过也得打。”九叔的声音不容置疑,目光扫过三个徒弟,“林奇的藜网是关键,你们三个负责种植,务必在三日内让根系相连。我去准备符咒,给藜网加持灵力。”
接下来的三天,四人几乎没合眼。林奇带着文才在三个节点种藜,特意选了最耐阴、根系最发达的“墨藜”品种,这种藜的根须是深紫色的,韧性比普通藜强三倍。每撒下一把种子,林奇就用引气术注入阳气,确保种子能在阴气重的地方发芽。
乱葬岗的种植最艰难。这里的土是黑褐色的,一脚踩下去能陷到脚踝,还能踢到埋在浅处的白骨。阴气重得能凝结成霜,藜种子刚撒下去就被黑气包裹,发不出芽。林奇急得满头大汗,额头的汗珠滴在土里,瞬间就变成了冰珠。
“这样不行,阴气太盛,种子发不了芽。”文才蹲在地上,手里的种子都冻成了硬块,“要不……用符咒试试?”
林奇忽然想起四目师叔留下的“鬼仔肥”——那肥里的阴气经过发酵,温和却有穿透力,或许能中和这里的暴戾阴气,就像用腐殖质中和土壤的酸碱度。“文才师兄,快去取鬼仔肥!要最陈的那罐,发酵了三个月的!”
文才飞奔回义庄,抱来沉甸甸的陶罐。林奇打开罐口,一股带着草木香的阴气扑面而来,与乱葬岗的暴戾阴气一碰,竟发出“滋滋”的响声,像冰遇热融化。他赶紧把肥撒在土里,再混上阳糯种子,用引气术引导两种气息融合。
“成了!”文才指着地面,只见藜种破土而出,嫩芽泛着淡淡的金光,竟在阴气中扎下了根。那些嫩芽像小战士,顶着黑气往上长,叶片展开时,还能看到上面流动的阳气。
与此同时,秋生跟着九叔在节点周围画镇邪符。黄纸符贴了一层又一层,符纸边缘的朱砂在阴气侵蚀下微微发黑。秋生的手都冻僵了,蘸朱砂的笔掉在地上好几次,他捡起来呵口气继续画,嘴里嘟囔着:“邪祟别嚣张,等我们的藜网成了,有你们好受的!”
藜网渐渐成型。三天后,三个节点的藜根在地下相连,形成一张覆盖全镇的大网。林奇用玉佩感应,能“看”到根须在地下蔓延,像无数条金色的血管,根须的缝隙里流淌着淡淡的阳气,像给阴脉罩上了层金钟罩。
他每天都要沿着网的边缘巡查,用玉佩“听”藜根的状态,就像医生听诊一样:
“乱葬岗的阴气还在涨……根须有点累了,再加把劲……”
“老槐树下有东西在撞网……好像是只百年老鬼,根须快断了……”
“西坡的阳气够了……可以往中间送,支援老槐树……”
“镇东头的藜根有点弱,可能是那里的井水阴气重,得补点阳糯粉……”
林奇根据藜根的反馈调整引气术的强度,在薄弱处加种阳糯,在怨气重的地方撒藜根粉(藜根晒干磨的粉,带着阳气,能驱散小股阴气)。九叔则在网的中心——义庄的老槐树下设了个法坛,坛上摆着三清像、桃木剑、八卦镜,每天子时作法,将阳气注入藜网。
法坛周围的藜苗长得格外茂盛,叶片都泛着金光。九叔作法时,林奇能“听”到藜根在欢呼:“阳气来了!好舒服!”“把阳气往乱葬岗送!”“老槐树那边快撑不住了!”
秋生和文才也没闲着。秋生负责给藜网补符,哪里的符纸发黑就换一张新的。他还发明了“符纸包”,把朱砂和糯米缝在布包里,挂在藜苗上,能持续释放阳气。文才则熬制“阳气汤”——用生姜、艾草、阳糯杆煮的水,浇在藜根周围,能增强阳气。他的手被烫伤了好几处,却哼都没哼一声。
任家镇的百姓也感觉到了变化。原本夜里总听到的哭声消失了,井水不再发寒,连最胆小的王寡妇都敢夜里开门倒水了。有人送来粮食,有人帮忙浇水,连平时吝啬的张屠户都送来半扇猪肉,红着脸说:“给……给锁邪的英雄补补,我家小子说长大了也要学你们捉鬼。”
第七天夜里,变故突生。子时刚过,任家镇突然刮起阴风,吹得门窗“哐哐”作响,连院里的老槐树都在摇晃,叶子落了一地。林奇正在巡查藜网,突然感觉脚下的土地在震动,像有什么东西要从地下钻出来。
玉佩传来剧烈的刺痛,比上次厉害十倍——藜根的网被撕开了道口子!
“师父!乱葬岗的网破了!”林奇大喊着往乱葬岗跑,声音在风声中颤抖。他能“听”到藜根的惨叫:“破了!破了!阴气出来了!”“快救我们!根须被扯断了!”
九叔、秋生、文才随后赶到。乱葬岗的地面裂开道三尺宽的缝隙,黑气像喷泉般往上涌,带着浓烈的尸臭味。藜苗被黑气裹着,叶片迅速发黄枯萎,原本坚韧的根须像被火烧过一样卷曲。
九叔手掐法诀,嘴里念念有词,黄纸符像雪片般飞向裂缝,却被黑气瞬间吞噬,连点灰烬都没剩下。“不行!怨气太盛!”九叔急道,额头上青筋暴起,“林奇,用你的玉佩!它能连通藜网,或许能凝聚所有阳气!”
林奇想起玉佩与藜根的联系,赶紧握住玉佩,将全身灵气注入其中。玉佩爆发出刺眼的金光,像颗小太阳,顺着藜根网流遍全镇。原本枯萎的藜苗竟重新挺直了腰杆,根须疯狂生长,像无数只手,试图堵住裂缝。
“快撒阳糯粉!”林奇喊道,声音因脱力有些发飘。他能感觉到阳气在快速消耗,玉佩的温度都降了些。秋生和文才赶紧把磨好的阳糯粉往裂缝里撒,金色的粉末遇到黑气,发出“噼啪”的响声,像放鞭炮,每响一声,黑气就退回去一分。
就在这时,裂缝里伸出只惨白的手,指甲又尖又长,泛着青黑色,抓向最近的秋生。秋生吓得腿软,一时没躲开。“小心!”林奇一把推开秋生,自己却被黑气扫中胳膊,顿时感觉像被冰锥刺穿,疼得差点倒下,胳膊上瞬间结了层黑霜。
“孽障!”九叔怒喝一声,桃木剑带着金光劈向那只手。只听一声凄厉的惨叫,手缩了回去,裂缝里传来怨毒的嘶吼,黑气翻涌得更厉害了,像沸腾的墨汁。
“这样不是办法!阳气快耗尽了!”林奇忍着剧痛,额头上冷汗直冒,“藜网需要更多阳气!师父,能不能把全镇的阳气都引过来?就像聚阳阵那样!”
九叔眼睛一亮:“对!用‘聚阳阵’!林奇,你还记得阵图吗?”
“记得!”林奇点头,《茅山基础阵法》里有记载,聚阳阵能汇聚周围的阳气,“我们三个站三个节点,师父站阵眼!”
“不行,阵眼必须是能连通藜网的人。”九叔打断他,指着林奇,“你站阵眼,用玉佩引导阳气!我去老槐树节点,秋生去西坡,文才守在这里!”
三人立刻行动。林奇跑到乱葬岗中心,这里是裂缝最宽的地方,也是藜网的关键处。他盘腿坐下,握住玉佩,感觉全身的灵力都在往玉佩里涌。九叔、秋生、文才分别站在另外三个节点,手掐法诀,念起聚阳咒。
任家镇百姓家里的油灯、灶火、甚至月光,都化作金色的气流,顺着藜根网流向乱葬岗。林奇能“听”到百姓家里的公鸡在打鸣,狗在吠叫,连婴儿的哭声都带着阳气,这些平凡的生机汇聚在一起,竟形成了一股洪流。
“来了!”林奇大喊一声,将阳气通过玉佩注入藜根。藜苗疯长,根须像金色的锁链,死死缠住裂缝,黑气渐渐被压制回去。裂缝里的嘶吼越来越弱,最后变成呜咽,像受伤的野兽。
天快亮时,裂缝终于合上了。黑气消失不见,阳光透过云层照在乱葬岗上,藜苗重新焕发生机,叶片上的露珠在晨光下闪着金光。九叔瘫坐在地上,大口喘着气,道袍上沾满了泥土;秋生和文才互相搀扶着,身上的道袍满是破洞,秋生的胳膊还被划伤了;林奇的胳膊肿得像馒头,黑霜虽然退了,却留下了青紫色的印记,疼得他直抽气。
“好了……锁住了……”藜根的声音带着疲惫,却充满喜悦,“阴脉老实了……被我们捆住了……”“阳气好足……我们要长粗点……下次更结实……”“谢谢你……林奇……”
九叔走过来,摸了摸林奇的头,眼里满是欣慰:“好小子,没让师父失望。这藜网,比任何符咒都管用。”他从怀里掏出个小瓷瓶,倒出颗疗伤丹药,“涂上,能去寒毒。”
秋生凑过来看林奇的胳膊,咋舌道:“都紫了!快去敷药!文才,把最好的疗伤草拿来!就是上次千鹤师叔送的那种‘活血藤’!”
文才点点头,转身往义庄跑,脚步还有些踉跄。林奇看着重新平静的乱葬岗,忽然觉得胳膊不那么疼了。他知道,这次能守住任家镇,不只是靠道术,更是靠藜根网的韧性——就像草木能在石缝中扎根,生命的力量,总能找到出路。
接下来的几天,任家镇在恢复中。藜网虽然修补好了,但林奇还是每天巡查,给薄弱处的藜苗加施阳气肥。他胳膊上的疤痕渐渐变淡,却留下了淡淡的印记,像片小小的藜叶。
百姓们听说了夜里的事,纷纷来义庄道谢。王寡妇送来了亲手做的布鞋,鞋底纳得厚厚的,说是“踩在地上稳当,不怕邪祟”;李秀才送来了手抄的《道德经》,说能“静心养气”;张屠户更是夸张,直接杀了头猪,在义庄门口摆了宴席,非要请四人上座。
九叔推辞不过,只好答应。宴席上,秋生眉飞色舞地讲着夜里的战斗,文才在一旁补充,引得百姓们阵阵惊呼。林奇没怎么说话,只是看着院外的藜苗,它们在风中轻轻摇曳,像在向他点头。
“小林师傅,你这草网可真神!”有个老人端着酒碗过来,“以后任家镇就靠你这网护着了。”
林奇笑了笑,举起碗:“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,是大家的阳气,还有这些藜苗的功劳。”他知道,阴脉只是暂时被锁住,以后还可能异动,但他不再害怕——因为他有藜网,有师父和师兄,还有全镇百姓的支持。
夜里,林奇躺在床上,摸着胳膊上淡淡的疤痕,听着窗外藜苗生长的声音。玉佩轻轻发烫,像贴着一块温热的暖玉。他能“听”到藜网在地下缓缓搏动,根须舒展的声音如同大地的呼吸,均匀而有力。乱葬岗的藜根在小声交谈,说它们正在修复伤口,新的须根已经探向裂缝合拢的地方;老槐树下的根须则在分享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,叶片舒展的声音像孩童的笑;西坡的雷荆草也凑过来“说话”,说藜网送来的阳气让它结出了饱满的种子。
这些细碎的声响在他耳边交织,像一首温柔的歌谣,驱散了夜里的寒意。林奇忽然想起九叔说的话:“天地万物皆有灵,草木的灵,在于生生不息。”藜网能锁住阴脉,靠的不只是阳气,更是这股生生不息的韧性——被撕裂了,就重新生长;被冻僵了,就汲取阳光;被侵蚀了,就汇聚力量。
第二天一早,林奇扛着锄头去加固藜网。他特意在乱葬岗的裂缝处多种了些墨藜,又撒了层厚厚的阳糯粉,像给伤口敷上药膏。秋生和文才也跟来了,秋生拿着桃木剑在周围巡逻,文才则给藜苗浇阳气汤,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小曲。
“师弟,你看这藜苗,长得比以前更壮了。”文才指着一株墨藜,它的根须在阳光下泛着紫光,“是不是跟人一样,受过伤反而更结实?”
林奇笑着点头:“差不多。经历过阴气侵蚀,它们的根须里多了层‘抗邪膜’,下次再遇到黑气,就没那么容易受伤了。”这是他昨夜“听”藜根说的,它们在修复时,会自动分泌一种胶质,能抵抗阴气侵蚀,就像人体受伤后会结痂。
九叔也来了,手里拿着罗盘,仔细检查藜网的每个节点。“不错,”他看着罗盘稳定的指针,“阴脉的气息稳定了,短期内不会再异动。但这只是暂时的,等冬至阴气最盛时,还可能反扑,我们得提前准备。”
“冬至?”林奇心里一紧,还有两个月。
“嗯。”九叔指着藜网,“到时候,需要让藜网吸收更多阳气。你可以试着培育‘阳藜’,用辰时的日光、午时的火气、申时的金气浇灌,让根须里的阳气更盛。”
林奇记下九叔的话,心里已有了计划。他要在这两个月里,让藜网变得更强大,不仅能锁住阴脉,还能净化怨气,让任家镇的土地变得更肥沃。
日子一天天过去,任家镇恢复了往日的平静,甚至比以前更有生气。藜网不仅锁住了阴脉,还悄悄改变着土地——被净化的土壤变得肥沃,百姓种的庄稼长得更好了;井水不再发寒,喝起来带着甘甜;连镇上的老槐树都抽出了新枝,叶子绿得发亮。
林奇培育的阳藜也长出了苗头,叶片泛着淡淡的金光,根须比墨藜更粗壮。他每天辰时、午时、申时准时浇灌,用引气术引导三时阳气进入根须。阳藜很“活泼”,总在“喊”着要更多阳光,林奇就给它们搭了更高的架子,让叶片能充分接受日照。
秋生和文才也迷上了种藜。秋生学着用引气术给藜苗“打气”,虽然灵气控制得不好,总把苗吹得东倒西歪,却乐此不疲;文才则研究出了“三色肥”——用草木灰(金气)、灶心土(火气)、晨露(水气)混合的肥料,阳藜吃了长得格外快。
九叔看着三个徒弟忙碌的身影,常常捻着胡须微笑。他不再每天作法,只是偶尔去藜网的节点看看,指点林奇如何调整阳气的流动。更多的时候,他在堂屋看书,或者帮百姓看看风水,义庄里总是充满笑声。
任家镇的百姓也越来越依赖藜网。有人家盖新房,会特意请林奇去看看,能不能在地基周围种些藜苗;有产妇坐月子,会来讨些阳藜的叶子,说能驱寒;甚至有远行的商人,会带上一包藜根粉,说能在路上辟邪。
林奇的灵植交易网也因为藜网变得更兴旺。他培育的“抗邪藜”成了抢手货,不仅任家镇的人要,连邻镇的人都慕名而来。他用换来的东西充实义庄,药圃里的草药多了,粮缸总是满的,连秋生和文才都穿上了新做的道袍。
冬至前三天,天空飘起了雪花。林奇冒着雪检查藜网,发现阳藜的根须已经与墨藜的网融合在一起,金色的阳气在根须间流淌,像条温暖的河。玉佩传来安稳的暖意,他“听”到藜网在说:“准备好了……阳气够了……”“冬至来吧……我们不怕……”
九叔在义庄的法坛前摆上了新的符咒,这次的符纸是用阳藜的秸秆做的,带着淡淡的金光。秋生和文才在藜网的节点挂上了红灯笼,灯笼里点着艾草灯,能持续释放阳气。
冬至夜,阴气果然如期而至。但这次,任家镇没有刮阴风,没有黑气弥漫,只有雪花静静飘落。林奇站在老槐树下,能“听”到阴脉在藜网下挣扎,却被阳藜的金光挡了回去,连一丝黑气都透不出来。
藜网在轻轻震动,吸收着阴脉的戾气,转化成滋养自己的养分。阳藜的叶片在雪夜里发光,像无数盏小灯笼,照亮了整个任家镇。
“成了。”九叔的声音带着欣慰,他站在林奇身边,看着漫天飞雪,“藜网不仅锁住了阴脉,还能净化它。假以时日,这条阴脉或许能变成滋养土地的灵脉。”
林奇点点头,心里充满了成就感。他想起刚穿越时,只是个会种点菜的普通人,如今却能用草木之道守护一方生灵。这或许就是玉佩带他来这里的意义——不是叱咤风云,不是长生不老,而是用自己的知识,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好。
雪停了,天放晴了。清晨的阳光照在任家镇,藜网的金光与雪光交相辉映,美得像幅画。百姓们走出家门,看到这景象,纷纷合十祈祷,感谢上苍的庇佑。
林奇扛着锄头,走在藜网的边缘。阳藜的根须在地下蔓延,已经超出了任家镇的范围,像在向更远的地方延伸。他知道,这不是结束,而是新的开始。
他要让藜网继续生长,净化更多的阴脉,改良更多的土地。他要培育更多的灵植,帮助更多的人。他要让草木之道,在这个世界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。
回到义庄,林奇翻开《灵木图谱》,在藜的记载后面,写下了新的文字:“藜,可织网,能锁邪,善净化。以草木之微,成天地之仁。”
窗外,阳藜的叶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,根须在地下悄悄生长,像在书写一个关于希望与守护的,永不完结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