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
《人类的幻想衍生目录》是一本让人欲罢不能的都市脑洞小说,作者“杨鲁环”将带你进入一个充满奇幻的世界。主角陈墨的冒险经历让人热血沸腾。本书已更新161753字的精彩内容等你来探索!
人类的幻想衍生目录小说章节免费试读
武道馆的晨光总是带着三分肃穆。陈墨盘膝坐在蒲团上,面前摊开的《虎豹雷音诀》残卷已被智能系统补全,最末页的“化劲篇”墨迹如新,仿佛古人刚搁笔离去。
“明心见性,非悟不可求。”张老的声音从身后传来,他拄着枣木杖,看着陈墨指尖划过“一羽不能加,蝇虫不能落”的字句,“暗劲是‘藏’,化劲是‘透’——透的不仅是力道,更是心念。”
陈墨抬头,晨光在他眼底流动:“您是说,化劲的关键不在技法,而在明白‘为何而练’?”
“然也。”张老敲了敲地面,“有人为了逞强,有人为了护己,而化劲宗师,必得想透:这身功夫要托举什么。”
那天起,陈墨多了一项“心课”:每天子夜独坐,观想宇宙星河。他让智能系统将哈勃望远镜的星图投影在穹顶,看星云如棉絮舒展,看黑洞吞噬光痕,看超新星在亿万光年外绽放又寂灭。
“人体细胞约40万亿个,宇宙星系约2万亿个。”他喃喃自语,“原来我们和宇宙,都是‘渺小的集合体’。”
某夜,一颗流星划破投影,陈墨忽然站起:“我要的,不是‘强大’本身,是用这副躯壳,触碰那些永远摸不到的边界——就像流星,哪怕烧尽自己,也要掠过未知的夜空。”
话音落,丹田猛地一热,暗劲如溪流汇入江海,全身经脉传来轻微的“嗡鸣”——智能系统警报响起:“检测到气血流速突增300%,经脉导通率从78%升至91%!疑似化劲前驱反应!”
二、易髓洗脉,入微之境
化劲的修炼,从“听风”开始。
陈墨在武道馆悬挂了千根细如发丝的蚕丝,每根丝上系着一粒米。他要做的,是在蚕丝阵中行走,让米粒不晃、蚕丝不动。
起初,哪怕呼吸稍重,都会引得周围蚕丝簌簌震颤。他便用“虎豹雷音”调整呼吸,让气息细如游丝,每一次吐纳都与空气流动同步。暗劲在体内流转,像一双无形的手,轻轻托住可能触碰的蚕丝。
“第17天,成功穿过第一重蚕丝阵,米粒未动。”系统记录,“气血控制精度达0.1ml/秒,较暗劲阶段提升10倍。”
接着是“触水”。他将手掌浸入水缸,要求水面不起涟漪。这需要让掌心气血与水分子共振频率完全一致——就像两列相同的波,相遇时彼此“隐身”。
一个月后,陈墨的手掌探入水中,果然波澜不惊。智能系统放大画面显示:掌纹缝隙里的气泡都保持静止,仿佛时间被冻结。
“这就是‘一羽不能加’的雏形。”张老在旁点头,“当你能与周围万物的‘力’和谐共振,任何额外的触碰——哪怕是一片羽毛——都会显得格格不入,你能瞬间感知并化解。”
真正的突破在一个雨夜。雨点打在武道馆的玻璃上,噼啪作响。陈墨站在窗前,忽然想试试:能否让雨水在触身时“拐弯”。
他运转气血,让全身皮肤毛孔随雨点节奏微微张合,暗劲化作一层比蝉翼还薄的“力场”。当第一滴雨落在肩头,竟真的顺着力场滑向臂弯,没打湿分毫。
“检测到体表形成动态力场,响应速度0.01秒,可拦截速度≤5m/s的物体。”系统播报,“经脉导通率100%!易髓完成!”
陈墨低头,看着手臂上蜿蜒滑落的雨水,忽然明白:易髓不是改变骨骼,是让全身每一处,都成了“感知与化解”的哨所。
三、蝇虫不能落,气血如汞
进入化劲的标志,来得猝不及防。
那天陈墨正在解析暗物质数据,一只蚊子嗡嗡飞来,径直冲向他的脸颊。在常人反应的千分之一时间里,他脸上的肌肉微微一收,一股极细的气血顺着皮肤表层流转,形成微型漩涡——蚊子像撞上无形的墙,打着旋飞了出去。
“拦截成功!目标体积0.002cm³,速度1.2m/s。”系统实时记录,“验证‘蝇虫不能落’达成。”
他自己也愣了愣,随即失笑:原来化劲的“敏感”,是让身体成为“活的雷达”,无需思考,本能就能处理细微攻击。
为了测试极限,李默找来一只训练过的蜜蜂,让它落在陈墨手背上。蜜蜂的脚刚要触到皮肤,陈墨的气血便在接触点聚成“软垫”,蜜蜂站不稳,只好振翅飞走。
“这就像给全身装了无数个压力传感器,每个细胞都是预警站。”陈墨向张老描述感受,“气血在血管里像水银一样,哪里有压力,立刻涌过去‘填’,哪里有空缺,马上‘流’过去补。”
智能系统绘制出他的气血分布图:寻常人气血如溪流,他的则如密布的管网,每个节点都能瞬间调遣兵力。某次意外,武道馆的吊灯螺丝松动,坠下时擦过他的肩头——在接触的刹那,他的肩肌如水波漾开,气血顺着灯座边缘“卸”力,吊灯擦着衣服落地,他毫发无伤。
“这就是‘体能巅峰’。”张老感慨,“不是力气最大,是用得最巧,像水银泻地,无孔不入,又无坚不摧。”
四、宗师之心,逐星之路
两个月期满那日,智核公司为陈墨举行了一场特殊的“考核”。
张老请来三位隐世的化劲高手,一人掷出一片羽毛,目标他的眉心;一人放出一只飞虫,直扑他的手腕;最后一人挥掌拍向他的胸口,掌风含而不露。
面对羽毛,陈墨眼都未眨,眉心气血微动,羽毛便斜斜飘开;飞虫临近手腕,他的皮肤轻轻一颤,一股气流将虫儿托向空中;而那含劲的掌风,在距他半尺处便如撞入棉花,力道被周身气血层层化解,连他的衣角都没动一下。
“达标了。”为首的白胡子老者颔首,“‘一羽不能加,蝇虫不能落’,经脉贯通,气血随心,是为化劲宗师。”
陈墨却望着窗外的星空,轻声道:“宗师二字太重,我只是离宇宙又近了一步。”
他走到全息星图前,指尖点向猎户座的M78星云:“我的‘化劲’,要用来托举这个——下周,我会带着最新的生物力学数据,加入国际空间站的‘微重力武道实验’。”
智能系统调出他的计划:用化劲控制微重力下的气血流动,测试人体在太空环境中“力场”的变化;解析星际辐射对经脉的影响,探索生命进化的新可能。
“您不再局限于地球了?”李默问。
“你看这宇宙,”陈墨指向星图,“它从不因为谁渺小就停下扩张的脚步。我们的进化,也该跟着它跑。”
张老在旁抚须而笑:“好一个‘跟着宇宙跑’!这才是化劲宗师的气象——不是守着一身功夫当摆设,是让这副血肉之躯,成为探索未知的船。”
武道馆的灯光渐渐暗下,唯有星图在陈墨身后闪烁。他的身影与星河重叠,仿佛全身的经脉都化作了连接星辰的光路。化劲的终点,不是“无敌”,而是“无尽”——以渺小之躯为舟,以气血为帆,向着宇宙的未知,缓缓启航。
五、无尽之路,刚柔并济
成为化劲宗师后,陈墨的修炼并未停滞。他开始将武道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。
在零重力模拟舱里,他尝试用化劲对抗失重。当身体漂浮时,他能让气血在体内形成“反向力场”,像有无数根无形的线牵着自己,精准控制移动轨迹。“在太空中,‘蝇虫不能落’可以升级为‘陨石不能近’——用气血力场偏转微小天体。”他在实验日志中写道。
同时,他从未放弃基础的打磨。每日清晨,他仍会在蚕丝阵中行走,只是如今,蚕丝上系的不再是米粒,而是微型传感器。数据显示,他对力的感知精度已达0.001牛,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重量变化都能察觉。
某次,一位物理学家来访,带来一个难题:如何让纳米机器人在人体内精准导航,又不损伤细胞。陈墨沉吟片刻,演示了如何用气血包裹一颗尘埃,让它顺着血管“漂流”而不触碰管壁。“原理是一样的,”他说,“用‘化劲’般的力场包裹机器人,让它与人体组织‘共振’,自然就能避开损伤。”
这启发了科研团队,他们基于此开发出“生物力场导航系统”,让纳米机器人在体内如“蝇虫绕体”般灵活又安全。
张老评价:“化劲的最高境界,是‘和’——与己和,与物和,与天地和。你做到了。”
陈墨摇头:“我只是刚刚学会‘提问’。比如,当人体气血能与暗物质产生共振,会发生什么?当化劲的力场能触碰到黑洞的事件视界,又会看到什么?”
他的眼中闪烁着星光,一如两个月前那个子夜,他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——不是成为宗师,而是成为宇宙的“触角”,用这副历经明劲、暗劲、化劲打磨的躯体,去触碰那些写满问号的星空。
武道馆的门永远为星图敞开,而陈墨的脚步,正从这里出发,走向比“宗师”二字更辽阔的地方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