荏苒文学
好看的小说推荐
完结版《朱元璋开国铁血帝王的江山路》章节阅读

朱元璋开国铁血帝王的江山路

作者:小范作家

字数:119368字

2025-10-17 08:02:15 连载

简介

喜欢看男频衍生小说的你,一定不能错过这本《朱元璋开国铁血帝王的江山路》!由作者“小范作家”倾情打造,以119368字的篇幅,讲述了一个关于朱元璋陈友谅的精彩故事。快来一探究竟吧!

朱元璋开国铁血帝王的江山路小说章节免费试读

孢子疑云

应天府的晨雾还未散尽,锦衣卫指挥使便跌撞撞冲进奉天殿,手中攥着块染血的绢布,声音发颤:“陛下!昨夜西城驿站主事一家七口尽数暴毙,死状诡异——浑身皮肤呈淡蓝色,七窍中渗出银灰色黏液,与之前黑衣人化身后的黑液截然不同!”

朱元璋刚用龙气滋养完玄匣,匣身的蓝光还未完全褪去。他接过绢布,指尖触到黏液时,玄匣突然发出“嗡”的低鸣,匣面星图上的北极区域竟亮起一点红光。刘伯温紧随其后入宫,见此情景脸色骤变:“陛下,这黏液绝非寻常毒物——是‘噬星孢子’!古籍中记载,此物是噬星人用来远程寄生的利器,遇活物便会钻入体内,吞噬宿主生机后操控其行动,待能量耗尽便会使其暴毙。”

“寄生?”朱元璋猛地攥紧绢布,指节泛白,“也就是说,昨夜暴毙的驿站主事,死前已是噬星人的傀儡?”

“不仅如此。”刘伯温凑近玄匣,盯着北极的红点,“星图异动说明,孢子的源头极可能在北极方向。噬星人虽退至太阳系边缘,却在地球留下了‘孢子发生器’,妄图通过这种隐蔽方式,逐步瓦解大明的统治根基。”

话音刚落,太子朱标的贴身太监连滚带爬进来:“陛下!太子殿下晨起后突然昏迷,太医查不出病因,只说殿下脉搏微弱,似有什么东西在吸他的气血!”

朱元璋心头一紧,快步赶往东宫。朱标躺在床上,面色苍白如纸,嘴唇泛着淡蓝,脖颈处隐约有银灰色纹路在游动。刘伯温取出银针,蘸取玄匣中的液体刺入朱标穴位,银针刚触到皮肤便剧烈震颤,针尖瞬间变黑。

“是孢子!”刘伯温声音发沉,“殿下定是接触过携带孢子的人——最近可有陌生官员靠近东宫?”

东宫侍卫长跪倒在地:“回陛下,昨日户部侍郎张彦曾来给殿下送赈灾奏折,他离开后不久,殿下便说头晕。”

“传张彦!”朱元璋的命令带着戾气。可半个时辰后,锦衣卫回报:张彦已在家中暴毙,死状与驿站主事一模一样,其书房暗格里藏着个巴掌大的银灰色金属盒,盒内空无一物,只残留着淡蓝色微尘。

“这盒子便是孢子容器。”刘伯温捧着金属盒,玄匣再次低鸣,盒身纹路与玄匣碎片竟有几分相似,“看来张彦只是个传递孢子的棋子,真正的操控者还在暗处。若不尽快找到孢子发生器,整个应天府的人都可能被寄生。”

朱元璋望着昏迷的朱标,眼中闪过狠厉:“汤和!你率五千锦衣卫,封锁应天府所有出入口,凡有面色泛蓝、脉搏微弱者,一律先隔离再查验;刘伯温,你立刻研究玄匣,找出净化孢子的方法;李善长,传令全国驿站,严查过往官员,一旦发现携带银灰色金属盒者,格杀勿论!”

第十二章 北极线索

三日内,应天府已有三十余人因孢子暴毙,隔离区的百姓人心惶惶。刘伯温守在玄匣旁,双眼布满血丝,桌上摊满了古籍与玄匣碎片的拓本。朱元璋每日都会来东宫查看朱标情况,太子脖颈处的银灰色纹路虽不再扩散,却始终未消退,昏迷不醒。

这日清晨,玄匣突然剧烈震颤,匣面星图上的北极红点竟投射出一道虚影——那是片冰天雪地,巨大的银灰色金属塔矗立在冰川上,塔尖泛着淡紫色光芒,无数孢子如烟雾般从塔中涌出,飘向南方。虚影中还闪过几个黑衣人,他们正围着金属塔跪拜,口中念着晦涩的咒语,与之前石阵中的黑衣人服饰截然不同。

“这是孢子发生器的位置!”刘伯温激动地抓住朱元璋的衣袖,“虚影是玄匣自动捕捉到的信号,发生器在北极冰川!那些黑衣人,恐怕是噬星人留在地球的‘守护者’,专门负责维护发生器。”

朱元璋盯着虚影中的金属塔,指尖在御案上重重敲击:“北极偏远,气候恶劣,大军行进困难。汤和,你挑选两千精锐锦衣卫,配备玄匣改造的蓝光武器,再带上足够的御寒衣物,三日后出发,务必摧毁发生器;刘伯温,你继续研究净化孢子之法,朕要朱标平安醒来;李善长,你负责筹备粮草,确保大军补给。”

“陛下,臣有一请。”刘伯温突然开口,“臣近日在翰林院发现一位老学者,姓陈名敬之,此人曾在西域见过类似噬星文字的刻石,或许能破译发生器的控制密码。若带他同行,或能更快摧毁发生器。”

朱元璋点头:“准。即刻传陈敬之入宫。”

陈敬之是个年近七旬的老者,须发皆白,却精神矍铄。他见到玄匣上的纹路时,眼中闪过震惊:“陛下,此乃‘星衍文’,西域昆仑山下的石壁上刻满了这种文字,据当地牧民说,是‘天神留下的警示’。臣研究三十年,只破译了三成,其中有一句是‘冰塔藏魂,光破则陨’——想必是说,摧毁发生器的核心光源,便可使其失效。”

“好!”朱元璋大喜,“陈先生,朕命你随汤和出征,若能成功摧毁发生器,朕封你为翰林院大学士。”

陈敬之跪倒谢恩:“臣定不辱使命。”

出发前夜,朱元璋来到东宫,将玉佩放在朱标枕边。玉佩泛着微光,竟缓缓融入太子脖颈的纹路中,淡蓝色的面色渐渐恢复了几分血色。朱元璋心中一动,想起马皇后留下的“以彼之道,还施彼身”,或许玉佩不仅能增强玄匣能量,还能净化孢子。

他握紧朱标的手,轻声道:“标儿,等你醒来,父皇定给你一个安稳的大明。”

第十三章 冰川死战

汤和率领的两千锦衣卫,在陈敬之的指引下,历时半月抵达北极冰川。这里寒风如刀,气温低至零下三十度,不少士兵的盔甲都结了冰,呼出的气息瞬间化作白雾。陈敬之指着前方冰川顶端:“将军请看,那便是孢子发生器!”

众人抬头望去,银灰色金属塔在阳光下泛着冷光,塔尖的淡紫色光源如同一颗小太阳,周围的空气都在扭曲。塔下站着数百名黑衣人,他们身着厚甲,手中的激光武器比之前的更粗,淡紫色光束在冰面上划出一道道裂痕。

“兄弟们,陛下在等着我们!”汤和拔出腰间佩刀,玄匣改造的蓝光箭已经搭在弓上,“第一队随我正面冲锋,吸引注意力;第二队绕到塔后,寻找核心光源;陈先生,劳烦你指引我们破解密码。”

战斗一触即发。汤和率领第一队冲向黑衣人,蓝光箭射穿一名黑衣人的胸膛,那人瞬间化作银灰色粉末,与孢子的颜色一模一样。可黑衣人数量太多,且不知疲倦,激光武器射出的光束击中冰面,炸开的冰块飞溅,不少锦衣卫被砸中,当场倒地。

“将军!核心光源在塔底!”第二队队长嘶吼着,手中的蓝光刀劈开两名黑衣人,“但有一层能量罩保护,砍不开!”

陈敬之趴在冰坡上,盯着塔身上的星衍文,手指快速在雪地上临摹:“是‘星锁阵’!需用玄匣的能量激活塔身上的三个凹槽,按‘天、地、人’的顺序注入,才能打开能量罩!”

汤和立刻取出随身携带的玄匣碎片,递给三名精锐:“你们随陈先生去,务必激活凹槽!其他人跟我顶住!”

三名锦衣卫抱着玄匣碎片,在陈敬之的指引下,冲向塔身。陈敬之指着塔上的三个暗格:“就是这里!将碎片嵌入,用内力催动玄匣能量!”

碎片刚嵌入暗格,塔身突然发出红光,能量罩泛起涟漪。可就在此时,一名黑衣人首领突然冲向陈敬之,手中的激光剑直指老者后背。汤和眼疾手快,一箭射穿首领的喉咙,可首领临死前,激光剑还是划破了陈敬之的手臂,淡紫色的血珠滴落在冰面上,瞬间冻结。

“陈先生!”汤和惊呼。

陈敬之捂着伤口,脸色苍白却笑着摇头:“无妨,快……激活最后一个凹槽。”

第三名锦衣卫将玄匣碎片嵌入最后一个凹槽,塔身的红光突然转为蓝光,能量罩“咔哒”一声碎裂。第二队队长抓住机会,举起蓝光斧,狠狠劈向核心光源。

“轰——”巨大的爆炸声震碎了周围的冰块,淡紫色光源瞬间熄灭,金属塔开始坍塌,无数孢子失去控制,在空气中消散。黑衣人发出凄厉的惨叫,纷纷化作银灰色粉末,被寒风卷走。

汤和扶起受伤的陈敬之,望着坍塌的金属塔,松了口气:“成功了!”

可就在此时,陈敬之突然剧烈咳嗽,嘴角溢出银灰色黏液:“将军……我被孢子寄生了……别让我变成傀儡……”他猛地夺过一名锦衣卫的蓝光刀,划破了自己的喉咙,“告诉陛下,臣……尽力了……”

汤和望着陈敬之的尸体,眼眶通红。他下令将老者的遗体收敛,对着南方跪倒:“陛下,臣不负所托,孢子发生器已毁!”

第十四章 玉佩显威

应天府的消息传到冰川时,汤和正带着队伍返程。朱元璋接到捷报时,东宫突然传来喜讯——朱标醒了!

他快步赶往东宫,只见朱标坐在床上,面色虽仍有些苍白,却已能开口说话。太医跪在地上,激动地禀报:“陛下,太子殿下醒来时,枕边的玉佩突然碎裂,化作一道蓝光融入殿下体内,脖颈处的纹路尽数消失,脉搏也恢复了正常!”

朱元璋拿起枕边的玉佩碎片,碎片上还残留着微光。他想起马皇后的话,心中百感交集:“秀英,谢谢你……”

刘伯温随后入宫,见到朱标平安无事,也松了口气:“陛下,孢子发生器已毁,应天府的隔离区再无新增病例,之前被寄生但未暴毙的官员,用玄匣液体也已净化。看来这场危机,总算化解了。”

可朱元璋却皱着眉,盯着玄匣上的星图:“噬星人不会就此罢休。他们能在北极建发生器,也能在其他地方建。我们必须找到他们在地球的所有据点,斩草除根。”

他传旨下去,令全国各州府严查异常金属物与面色泛蓝者,同时命钦天监密切监测异星动向,一旦发现异常,即刻禀报。

三日后,汤和带着陈敬之的遗体回到应天府。朱元璋亲自出城迎接,将陈敬之追封为“文渊侯”,厚葬于钟山脚下,并赏赐其家人良田千亩。

庆功宴上,朱元璋看着满朝文武,却没有往日的喜悦:“诸位爱卿,孢子危机虽解,但噬星人的威胁仍在。朕决定,成立‘镇星司’,由刘伯温任掌司,汤和任副司,专门负责研究噬星文明、寻找其据点。凡天下有识之士,若能提供噬星人线索,朕必重赏。”

百官齐声应和,镇星司的成立,标志着大明正式将对抗噬星人纳入国策。

宴后,朱元璋独自来到露台,玄匣在手中泛着柔和的蓝光。夜空中的异星依旧遥远,却似比之前暗淡了几分。他想起徐达、陈敬之,想起那些为守护大明而牺牲的人,心中更加坚定:“朕不仅要守住这江山,还要为后世子孙扫清隐患。噬星人若再敢来,朕定让他们付出更惨痛的代价。”

突然,玄匣的星图上,南极区域亮起一点微弱的绿光,转瞬即逝。朱元璋心中一动,立刻召来刘伯温:“你看,南极是否也有噬星人的据点?”

刘伯温盯着星图,脸色凝重:“陛下,星图异动绝非偶然。南极气候比北极更恶劣,若噬星人在那里建立据点,恐怕更难发现。”

朱元璋握紧玄匣,眼中闪过决断:“传令镇星司,即刻派人探查南极!朕倒要看看,噬星人还藏着多少阴谋。”

第十五章 南极暗影

镇星司的探查队出发三个月后,终于传回了消息。带队的锦衣卫千户在信中写道:南极冰层下,藏着一座巨大的金属城,城中布满了星衍文刻石,核心处有个巨大的能量源,正不断向外散发着微弱的信号。探查队试图靠近,却被冰层下的黑衣人发现,伤亡惨重,只能暂时撤退。

朱元璋看着信,手指在御案上敲击,陷入沉思。南极冰层深厚,大军难以进入,若强行进攻,只会徒增伤亡。刘伯温捧着一本新破译的星衍文古籍,走进奉天殿:“陛下,古籍中记载,噬星人的金属城有个‘核心枢纽’,只要破坏枢纽,整座城便会坍塌。但枢纽被层层能量罩保护,需用‘天地双玉’才能打开——我们已有马皇后留下的‘地玉’(玉佩),还缺‘天玉’。”

“天玉?”朱元璋抬头,“天玉在何处?”

“古籍中说,天玉藏在‘日月交汇之地’,也就是东西方文明交界的西域。”刘伯温指着地图上的昆仑山,“那里曾有噬星人的刻石,或许天玉便藏在昆仑山中。”

朱元璋立刻召来汤和:“你率三千精锐,带足玄匣武器与御寒物资,前往昆仑山寻找天玉。务必小心,西域部落众多,且可能有噬星人的守护者。”

汤和领命而去,临行前,朱元璋将玉佩碎片交给她:“此乃地玉碎片,或许能感应到天玉的位置。若遇到危险,可用它激活玄匣能量,自保求生。”

汤和接过碎片,郑重行礼:“臣定不辱使命,找到天玉,为陛下解忧。”

昆仑山位于西域边境,终年积雪,山路崎岖。汤和的队伍行至半山腰时,遇到了当地的昆仑部落。部落首领是个身材高大的汉子,名叫巴图,见到明军便手持弯刀阻拦:“此乃神山,外人不得入内!”

汤和拿出朱元璋的圣旨,解释道:“我们并非来打扰神山,而是为寻找一件能守护天下的宝物,抵御天外来客。若找不到它,不仅中原百姓遭殃,你们部落也会有危险。”

巴图盯着汤和手中的玉佩碎片,突然脸色一变:“这是‘地魂玉’!我们部落的传说中,神山藏着‘天魂玉’,与地魂玉相生相克,能驱散妖邪。若你们是为天魂玉而来,我可以带你们去,但神山中有‘冰妖’守护,许多族人都曾丧命于其手。”

“冰妖?”汤和心中一动,“是不是身着黑衣,手持发光武器的人?”

巴图点头:“正是!他们住在神山深处的冰洞中,见人就杀,十分可怕。”

汤和知道,所谓的“冰妖”,正是噬星人的守护者。他谢过巴图,让队伍休整一日,次日便跟着巴图向神山深处进发。

行至冰洞入口,果然见到数十名黑衣人守在那里。他们手中的激光武器泛着淡蓝色光芒,比之前的更具杀伤力。汤和下令,用玄匣改造的蓝光炮攻击,炮光击中黑衣人,瞬间将其化为粉末。

可黑衣人源源不断地从冰洞中涌出,汤和的队伍渐渐有些吃力。巴图突然大喊:“天魂玉在冰洞最深处的水晶台上!只要拿到天魂玉,冰妖就会失去力量!”

汤和立刻挑选十名精锐,随他冲向冰洞深处。冰洞内寒气刺骨,墙壁上布满了星衍文刻石,刻石泛着红光,似在警示着什么。行至最深处,果然见到一座水晶台,台上放着一块通体透明的玉佩,正是天玉。

可就在汤和伸手去拿天玉时,冰洞突然剧烈震颤,一名黑衣人首领从阴影中走出,手中的激光剑泛着血红色光芒:“你们以为,能轻易拿走天魂玉?这是大人留给地球的‘诱饵’,就是为了引你们来送死!”

首领挥剑砍向汤和,激光剑划破空气,带着刺耳的尖啸。汤和举起蓝光刀抵挡,两刃相撞,发出巨大的轰鸣声。汤和借力后退,将地玉碎片抛向水晶台:“激活天玉!”

地玉碎片刚触到天玉,两块玉佩突然发出耀眼的白光,瞬间将黑衣人首领笼罩。首领发出凄厉的惨叫,身体如冰雪般消融。冰洞外的黑衣人也纷纷倒在地上,失去了生命迹象。

汤和拿起天玉,玉佩在手中泛着温暖的光芒,与地玉碎片相互呼应。他走出冰洞,对巴图笑道:“多谢首领相助,天玉已到手!”

巴图望着天玉,眼中满是敬畏:“这是神山的恩赐,也是你们中原的福气。愿天魂玉与地魂玉,能守护天下百姓。”

汤和带着天玉,踏上了返程之路。他知道,这不仅是一块玉佩,更是对抗噬星人的关键。而朱元璋,正等着他带回胜利的消息,等着为大明开启新的防线。

夜空中的异星,似乎察觉到了什么,突然闪烁了一下,泛起一丝红光。一场更大的风暴,正在悄然酝酿。

微信阅读

相关推荐

评论 抢沙发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