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
如果你喜欢阅读传统玄幻小说,那么一定不能错过地灵寻髓。这本小说由知名作家繁缕瑶迦创作,以封小岐为主角,讲述了一段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。小说情节紧凑、人物形象鲜明,让读者们沉浸其中,难以自拔。目前,这本小说已经更新114536字,快来一探究竟吧!
地灵寻髓小说章节免费试读
夜色沉沉,封小岐架着阿六软绵绵的身体,深一脚浅一脚地往镇医处赶。
阿六身上那股阴寒之气已散去大半,只剩下浓重的酒气,这倒是省了他编造谎言的功夫。
到了医处,值夜的老医师睡眼惺忪,闻到酒味便皱起了眉。
封小岐只说是朋友贪杯,从石阶上滚了下来,磕到了后脑。
老医师草草检查一番,确认只是皮外伤加脑震荡,便开了些药,让他扶人去里间病床躺着。
安顿好一切,封小岐走出医处,回头望了一眼那扇紧闭的门,心中没有丝毫轻松。
阿六只是一个开始,一个被地脉秽气侵染的可怜人,若源头不除,整个镇子都可能变成下一个阿六。
回到空寂的老宅,他没有片刻迟疑,径直走向书房。
月光透过窗棂,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
他从书架最深处取出一个被油布包裹的木匣,匣子一开,一股陈旧的纸墨气息扑面而来。
里面躺着的,正是那本传家之宝,早已残破不全的《地舆辑要》。
他小心翼翼地翻动着泛黄脆化的书页,指尖最终停留在“归流阵”三个古篆字上。
文字记载详尽,从阵法原理到施术禁忌,无一不包。
此阵并非强行镇压,而是效仿大禹治水,以疏导为主,将淤积的地脉秽气引流归墟。
然而,当他看到最关键的布阵图部分时,心头猛地一沉——那一页,竟被人齐整地撕去了,只留下几道残缺的墨线,像是某种星宿图的一角。
封小岐的眉头拧成了疙瘩。
归流阵最重因地制宜,必须根据实地地气的流转走向,对阵图进行精妙的微调。
没有了主图,仅凭这些残存的文字描述去强行推演,无异于盲人摸象。
一步走错,非但不能疏导秽气,反而可能捅破这个积蓄已久的脓包,让秽气彻底爆发。
正在他焦躁不安之际,一阵若有若无的低语,再次从祖父的房间里飘了出来,如同梦呓,却字字清晰:
“……石为眼,定乾坤……木为引,顺水行……铜为桥,渡阴阳……缺一不可……”
封小岐浑身一震,这句话《地舆辑要》中并无记载,分明是布阵的要诀!
他立刻冲到祖父床前,老人依旧双目紧闭,呼吸平稳,仿佛刚才的话语只是他无意识的呢喃。
石、木、铜,这三种材质,正是布阵所需的核心器物。
祖父昏迷不醒,却能在关键时刻道出真言,这究竟是巧合,还是冥冥中自有指引?
第二天一早,天刚蒙蒙亮,院门便被叩响了。
封小岐开门一看,是个四十岁上下的中年男子,皮肤黝黑,手上满是老茧,肩上背着一个沉甸甸的木制工具箱。
男子憨厚一笑,露出两排整齐的牙齿:
“请问是封家吗?听闻府上要修缮老宅,我叫公输启,祖上传下来的木石手艺,想来讨个活计。”
封家要修缮宅子的消息,是封小岐前几日为了掩人耳目,故意放出去的。
他本想随意找个借口回绝,目光却不经意间落在了对方半开的工具箱上。
箱子里,一把造型古朴的木尺静静躺着,尺身呈暗红色,上面刻满了细密的篆文和星斗图案。
那不是寻常的量尺,而是古时地师勘测地脉、定方位的专用法器——地维尺!
此物早已失传,连《地舆辑要》中都只有寥寥数笔的图样。
封小岐心念电转,指着那把尺子,故作随意地问道:
“师傅,你这尺子挺别致的,是做什么用的?”
公输启嘿嘿一笑,将尺子取了出来,小心地用袖子擦了擦:
“小哥好眼力。这是祖上传下来的,我爷爷说,这叫地维尺,是用来测地脉的。还说咱们这行,老早以前不叫木匠石匠,有个名号,叫‘辅地人’,就是辅佐地气运行的意思。”
辅地人!
封小岐的心脏猛地一跳。
这绝非巧合。
他压下心中的惊异,沉声道:“公输师傅,我正好有个地方的地基拿不准,想请你帮忙看看。工钱好说。”
两人一前一后,来到了镇子边缘那座废弃的古戏台。
封小岐指着斑驳的台基,说这里打算重建。
公输启二话不说,从工具箱里抽出一根半人高的铁钎,走到戏台正中,深吸一口气,猛地将铁钎插入地下。
拔出时,他捻起钎尖带出的泥土,放在鼻下闻了闻,又用指头搓了搓,眉头顿时紧锁。
“不对劲。”
他又换了几个位置,反复探测,最后断言道,“台下三尺深的地方是空的,有个不小的空腔。而且这土,你瞧,灰黑色的,摸上去冰凉刺骨,一点地气都没有。这不像是自然塌陷,倒像是……有人在下面封堵过什么东西。”
封小岐蹲下身,看着那捧死气沉沉的泥土,眼神变得无比凝重。
他伸出食指,蘸了些清晨的露水,在地上飞快地画了一个简易的符文。
随着他口中默念咒诀,眼前的景象瞬间发生了变化。
在“观气术”的视野里,戏台下方的土地不再是实心,一团浓郁如墨的浊气盘踞其中,如同一条沉睡的黑蛇。
更让他心惊的是,这团浊气并非静止不动,而是正有一缕缕细微的黑气,从中分离出来,沿着地下的脉络,极其缓慢地向着镇中心的方向蠕动、渗透。
这便是“地脉淤滞”的活体显化!
两人绕到戏台后方,在一片齐腰高的荒草丛中,发现了一个被石板半掩着的洞口。
一股阴冷腐朽的气息,从石板缝隙中透出。
封小岐从怀中掏出火折子和一截备用的蜡烛,点燃后,率先钻了进去。
这是一间不大的地窖,四壁潮湿。
窖内没有财宝,只有满地烧得焦黑的族谱残片和断裂成数截的牌位。
地窖中央,赫然立着一根碗口粗的腐朽木桩,上面缠绕着锈迹斑斑的铁链,铁链的另一头,则深深地没入地面的一道裂缝之中。
看到这根木桩,封小岐瞬间什么都明白了——锁龙桩!
几十年前,必然有高人发现了此地地脉的异常,试图用这霸道的“锁龙桩”之法,强行镇压住躁动的秽气。
可他们只知堵,不知疏,没有根除源头,反而像一个高压锅,让积郁在地下的秽气越来越深,越来越烈。
此刻,那道没入铁链的地缝中,正有丝丝缕缕的黑气渗出,随着他们闯入带来的气流,如活物般一起一伏,仿佛这片大地正在进行着一次邪恶的呼吸。
从地窖出来,两人都沉默了许久。
返回的路上,封小岐将自己的发现和盘托出,只隐去了家族传承的部分,说是有本古籍记载了化解之法。
他看着公输启,郑重地说道:“公输师傅,我想请你帮我连夜打造一套东西:三枚一尺二寸长的桃木桩,一面手掌大小的青铜引气镜,还有七枚三寸三分长的镇脉钉。图样和尺寸,我都画给你。”
公输启听完,并没有立刻答应,而是停下脚步,看着封小岐的眼睛,那双憨厚的眸子里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。
他沉吟了片刻,最终重重地点了点头:“我可以做。不过得加夜班,连夜赶出来。这活儿……耗神。”
当晚,封小岐将公输启安排在西厢房住下,自己则守在祖父床前。
深夜,万籁俱寂,他取出那个指引他找到黑石的罗盘,放在床头的小几上。
原本静止的指针,竟毫无征兆地开始轻微颤动,然后,极其缓慢地、坚定地转动起来,最终稳稳地指向了院子西侧——公输启所居住的西厢房的方向。
指针在那个方向停留了足有半刻钟,才缓缓归于原位,恢复了静止。
封小岐的目光穿过窗户,望向漆黑的西厢房,久久没有移开。
他原本以为,这罗盘只对秽气和危局有反应,但现在看来,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。
它在悄然指引着什么,或者说,在警示着什么。
整个院子,重新陷入了深沉的寂静,但这寂静之下,却仿佛暗流涌动。
西厢房那片黑暗,在此刻的封小岐眼中,忽然变得深不可测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