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多尔衮开始表演前,我们还是快速过一下满清八旗内部的情况。
方便各位读者老爷们,更好的理解后面的情节。
皇太极死后,没有留下遗照,引发了八旗内部皇位继承人纷争。
当时最大的热门是皇太极嫡长子豪格和皇太极弟弟多尔衮。
支持多尔衮的是两白旗。
支持豪格的有两黄旗和他的正蓝旗。
双方势均力敌,多尔衮实力强,豪格支持人多,双方势力为了皇位展开了激烈的角逐。整体上,还是豪格继位的可能性大一些。
在多尔衮的阵营中,豫亲王多铎和英亲王阿济格坚定支持多尔衮,阿济格甚至有兵变的想法,比较极端。
另外,代善家族的两红旗和济尔哈朗的镶蓝旗也倾向于支持豪格。
毕竟,这时候的满洲,已经不是白山黑水间的那个野蛮部落。受到了汉人和蒙古嫡长子继承制的影响,从法理上,豪格更有理由继承大统。
豪格一看这么多人支持自己,以为胜券在握。
所以当众人问豪格愿不愿意继位的时候。
豪格性格中的优柔寡断,开始作妖了。
毕竟要装一下的,豪格就表示,自己无德无才,怎么能继承大统呢?
这种话放在中原王朝没毛病,毕竟要装一下的。
比较典型的有魏文帝曹丕称帝的场景,都讲究一个三进三让,甚至要表现得退昏死过去,才能勉为其难,接受禅让。
但豪格忘记了,这是建奴,从游猎文明过渡到农耕文明的满族。
大家都讲究,直来直去,还没有学会中原王朝那套弯弯绕。
正是抓住这一点。
多尔衮的弟弟多铎跳了出来,给予了豪格重重一击。
你们看,是他自己不愿意当的。
这把豪格气的肝疼,从此豪格跟多尔衮三兄弟结下了梁子。
豪格羞愤之余,又走了一招臭棋,离开了会场。
豪格的手下们更是包围了会场,嚷嚷着必须让皇子继位,否则誓不罢休。
这时候,就体现出多尔衮的政治智慧了。
他深知自己一旦继位,八旗内部必然面临分裂,所以做了让步。
最后,在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建议下,双方各让一步,推举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承皇位。
多尔衮与济尔哈朗成为辅政大臣。
这个济尔哈朗,也是个人物,他是努尔哈赤的亲侄子,深受努尔哈赤器重。
著名的松锦之战就是他参与指挥的。
多尔衮掌握权力后,一直排斥济尔哈朗。
当多尔衮坠马摔死后,济尔哈朗立刻逮捕了阿济格,整个上三旗,帮助福临亲政。
济尔哈朗一直是受多尔衮排挤的一股势力。
至于两红旗,则属于和稀泥类型,老好人角色。
大家都支持,我就同意。大家都反对,我也不支持。
皇太极时期,一直想办法打压两白旗,扶持自己的两黄旗。
皇太极死之后,两黄旗被多尔衮疯狂报复,极力打压,边缘化两黄旗。
两黄旗的索尼,鳌拜,那时候被多尔衮整的很惨。
两白旗,迅速崛起。
无论是在战斗任务上,还是粮饷物资分配上,土地分配上,正白旗和镶白旗都拥有绝对的优先权。
所以两黄旗跟两白旗也是天生的冤家。
只是,碍于多尔衮势大,福临年幼,不得不表面上臣服于多尔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