荏苒文学
好看的小说推荐

第2章

台风过境后的广州,空气里带着雨后的清新,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海珠区的拍摄棚顶,映得棚内一片明亮。《片场微光》的拍摄已临近尾声,只剩下最后三场戏——“林晓星”带领团队完成短片拍摄、剧组全员在肠粉摊庆祝、“林晓星”站在影视节领奖台上发表感言。这三场戏,串联起主角的成长闭环,也是整部剧“微光成炬”主题的最终落点。

拍摄“完成短片拍摄”的戏份时,场景还原了《城中村的星光》当年的拍摄现场:狭小的肠粉摊前,“林晓星”举着对讲机,指挥着演员站位;“江哲”蹲在摄像机旁,专注地调整着镜头角度;“苏晓冉”拿着剧本,在演员和导演之间来回沟通。饰演“陈叔”的陈叔本人就站在镜头里,依旧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围裙,熟练地蒸着肠粉,脸上的笑容和当年拍摄时一模一样。

“准备,开始!”林晓棠的声音透过对讲机传遍片场。镜头里,“林晓星”看着监视器里的画面,眼里满是激动与欣慰,她转身对身边的“江哲”说:“你看,咱们做到了,这些平凡人的故事,终于被记录下来了。”“江哲”点点头,笑着说:“不是‘咱们’做到了,是所有人一起做到的,是这些真实的故事,支撑着我们走到现在。”

这场戏拍摄得格外顺利,几乎一条就过。停机的那一刻,片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,不仅是演员和工作人员,连来探班的“初心文化”李姐,也忍不住为他们鼓掌:“太动人了,这哪里是在演戏,分明就是你们当年的真实写照。”林晓棠看着眼前的场景,心里满是感慨——从当年那个连场记单都记不好的新人,到如今能独立执导一部剧的导演,她走过的每一步,都离不开身边人的支持,也离不开对“记录真实”初心的坚守。

接下来拍摄的“剧组庆祝”戏份,选在了陈叔的肠粉摊。傍晚时分,剧组全员带着设备来到棠下村,陈叔夫妻俩早已准备好了满满一桌菜:冒着热气的肠粉、香喷喷的炒粉、还有广州特色的艇仔粥。小李和阿杰也特意赶来,小李手里拿着刚打印好的“短片播放量破千万”的模拟海报,阿杰则带来了自己修补的道具佩剑,放在桌上当装饰。

“开始拍摄!”随着林晓棠的指令,大家围坐在肠粉摊的小桌子旁,举杯庆祝。“林晓星”举起杯子,对着大家说:“谢谢大家,没有你们,就没有这部短片。我知道,在这个流量至上的行业里,拍这样的现实题材很难,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,就一定能让更多人看到这些平凡人的光芒。”说完,大家一起举杯,碰杯声、笑声在城中村的街巷里回荡。

江哲拿着摄像机,缓缓扫过每个人的笑脸——陈叔夫妻俩的憨厚笑容、小李的爽朗笑容、苏晓冉的腼腆笑容、演员们的真诚笑容,还有林晓棠眼里闪着的泪光。这些画面没有刻意的设计,却满是烟火气与暖意,成为了整部剧里最温暖的片段之一。

最后一场戏,是“林晓星”在影视节领奖台上发表感言。拍摄场地选在了广州大剧院的小型颁奖厅,舞台上摆放着奖杯和鲜花,台下坐满了模拟的观众和评委。饰演“林晓星”的演员,穿着一身简约的礼服,手里拿着奖杯,站在舞台中央,眼神坚定而温暖。

“大家好,我是《城中村的星光》的导演林晓星。”演员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颁奖厅,“站在这里,我想感谢很多人——感谢那些愿意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给我的平凡人,是他们的坚守与热爱,给了我创作的灵感;感谢我的团队,是他们陪着我,在资金短缺、场地受阻的时候,一起克服困难,守住了创作的初心;更感谢这个时代,让我们有机会,用镜头记录下这些藏在城市角落里的微光。”

她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有人问我,为什么非要拍这些没有流量、没有爆点的现实题材?因为我相信,每一个平凡人的故事,都值得被看见;每一束默默闪烁的微光,都能汇聚成耀眼的光芒。未来,我会继续带着初心,拍更多有温度、有力量的作品,让更多微光,被世界看见。”

演员的话音落下,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。林晓棠看着监视器里的画面,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。这些话,不仅是剧中“林晓星”的感言,也是她自己想说的话。从拍摄《城中村的星光》到执导《片场微光》,她始终坚守着这份初心,而现在,这份初心终于有了回响。

拍摄结束的那一刻,林晓棠走上舞台,拥抱了每一位演员和工作人员。江哲拿着摄像机,记录下这一温馨的时刻,陈导站在台下,笑着为他们鼓掌,眼里满是欣慰。李姐走上前,递给林晓棠一束向日葵:“晓棠,恭喜你,顺利杀青。我相信,《片场微光》一定会成为一部打动人心的好作品。”

夜色渐深,大家一起离开广州大剧院,沿着珠江边散步。江风吹过,带着珠江的湿润气息,远处的霓虹灯闪烁,照亮了每个人的脸庞。林晓棠看着身边的伙伴,看着珠江水面上的粼粼波光,心里满是温暖与坚定。

她知道,《片场微光》的拍摄已经结束,但她的创作之路,才刚刚开始。未来,她还会带着“记录真实、传递温度”的初心,走进更多人的生活,记录更多平凡人的故事,让那些藏在城市角落里的微光,汇聚成更耀眼的光芒,照亮影视行业的每一个角落,也照亮更多追梦人的心房。

微信阅读

评论 抢沙发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