荏苒文学
好看的小说推荐

第4章

这三片相连的湖里确实有大鱼,可哪是你一个年轻人想钓就能钓上来的?真是癞蛤蟆打哈欠——好大的口气!

李安然懒得在意别人怎么想,只是眼下这时节,少惹麻烦总是好的。

挖好蚯蚓后,他并不急着下竿,而是先打窝。打窝为的是把大鱼吸引过来,才好下手。这需要时间,所以打完窝,李安然不急不慢地给蚯蚓调味。用的还是打窝的米面料,闻起来臭香臭香的,有点怪。

“哥,这什么味儿啊,到底是臭还是香?”李安馨捏着鼻子,怀疑自己鼻子坏了。

“人和鱼闻起来能一样吗?我们觉得臭,鱼就觉得香。”李安然笑着解释,“臭香臭香是因为配料不够,只能用家里的东西凑合。要是材料齐全,成品只会臭,哪会香?”

“可那么多米面都扔进水里,也太浪费了吧?”李安馨一脸心疼。自从陈军生病,家里虽然有米有面,但基本都是留着给他补身体的。李安然和李安馨平时吃的都是棒子面粥和咸菜,和院里大多数人一样。现在倒好,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米面,全倒湖里了。

“你啊,咸吃萝卜淡操心。”李安然无奈摇头,“说了只要钓上两条鱼就赚回来了。你安心等着吃鱼吧,要是收购站还收,哥给你一块钱,买你喜欢的东西。”

“真的?”一听说有一块钱零花,李安馨顿时来了精神。六八年的一块钱可不是小数目,能在朝阳市场买只白条鸡,鸽子市也能买三斤左右白面。在那个物价还用分计算的年代,一块钱对孩子来说简直是巨款。

“放心,妥妥的。”李安然笑了笑,“现在开始别吵我钓鱼。要是没事,就附近玩玩,别走远。”

“好嘞!”李安馨连忙点头。

李安然一边处理蚯蚓和钓具,一边留意着水里的动静。初夏确实适合钓鱼,虽然打窝的饵料只是残次品,但对这湖里的鱼来说,已是头一回享受这种待遇。没多久,就引来不少鱼。当然,他当初选这地方,也是因为附近鱼多,否则再好的饵料没鱼也白搭。

“要是能有随身种田文里的灵泉就好了,诱鱼效果肯定比什么饵料都强。”

在李安然的唠叨声中,他将一条蚯蚓穿上了鱼钩。虽然是同样的上饵动作,但不同的蚯蚓、不同的目标鱼种,细节上各有讲究,一般人不明白,李安然却十分熟练。

尤其是他甩竿的姿态,放在后世足以让大多数钓鱼人惊叹不已,甚至虚心求教。

鱼饵悄无声息地落入水中,李安然没有干等,而是按着某种节奏,时快时慢、忽左忽右地牵引着鱼竿。

不远处几个钓鱼人看到这一幕,纷纷摇头。

哪有这样钓鱼的,一看就是外行!

谁知念头刚落,就见李安然自制的浮漂猛地往下一沉,鱼线瞬间绷紧——完全没有试探的过程,鱼直接咬钩了,还咬得死死的!

“哥!有鱼!有鱼!”李安声惊喜地叫出声。

不远处的人听见了,再一看那鱼竿弯成夸张的弧度,顿时意识到,这个刚刚被他们吐槽的外行不仅钓到了鱼,还是条大家伙!

不少人顾不上自己的钓竿了,纷纷朝李安然这边看过来,心里还担心他经验不足,把大鱼给弄跑了。

结果让众人惊讶的是,李安然年纪虽轻,手法却十分老练。

他遛鱼的动作带着一种特别的节奏,该放就放,该收就收,甚至透出某种说不出的韵律感。

这条大鱼被他足足遛了将近二十分钟,才终于没了力气。但李安然并不着急,到底是真没劲还是假没劲,再遛一会儿就见分晓。

于是直到快三十分钟,这条大鱼才彻底精疲力尽,被拖上了岸。

“好家伙,是条大青鱼,看样子至少也有 ** 斤!”

“八斤?我看十斤都不止!”

“你们没发现吗?那小伙子是个高手啊!”

“对对对,绝对是高手!刚刚那遛鱼的手法,我看得都入迷了,还挺好看。”

“他年纪轻轻就这么厉害,家里肯定有人干这一行。”

“可不是嘛,一般人哪会这种手法?”

……

在一片议论声中,大鱼被扔进了水桶。

幸好这次带的桶够大,还是铁皮桶不是塑料桶,不然还真装不下它。

兄妹俩正说着话,有人走了过来。

“小同志,这鱼卖不卖?”

问话的是个中年人,穿着还算体面,但不像领导模样。他面相挺和善,不过眼神里透着几分精明。

“老同志,这可不兴卖。”李安然摇了摇头,“要是被人告发投机倒把,我这辈子可就毁了。”

“对对对,是我考虑不周。”中年男人拍了拍脑门,“现在可不兴私下买卖。那您看,这鱼怎么换?”

这一个“换”字可大有讲究。要是李安然傻乎乎地开价收钱,被人往派出所一举报,准得吃牢饭。但以物易物就不同了,谁家还没个缺东西的时候,用鱼换些粮食调料再正常不过。

“您要诚心换,就换些白面吧。具体换多少,您说个数咱们商量?”

“白面?”中年男子思忖片刻,“成,就白面。这鱼约莫十斤重,我用十斤白面换,您看行吗?”

“老张,你这就不地道了。”旁边有人看不过去,“菜市场活鱼卖三毛五一斤,还是普通大小的。这么大的鱼,少说也得四毛一斤。白面才一毛八分五,你一换一,不是欺负人嘛?”

“我怎么欺负人了?”老张立刻反驳,“白面是一毛八分五,可粮票不算钱?再说了,小师傅要是送去收购站,顶多两毛五一斤!要是遇上挑剔的,两毛都算好的。这鱼还得是活的才值钱,死了谁要?”

这话倒也在理。不过账怎么算,向来是卖家和买家各有一套说法。就像李安然钓的这条大鱼,放在菜市场里,别说四毛一斤,就是五毛也不稀奇。

至于原因,其实很简单——物以稀为贵!

所以用一斤鱼换一斤白面,老张还是赚的,而且赚得不少。

不过李安然在意的也不是那一毛两毛的小利,花点小钱把形象立起来,也是值得的。

“这位师傅,多谢您刚才帮我说话。”李安然先向替他说话的那位拱了拱手,“不过张师傅说得有道理,鱼活着才值钱,死了就不值钱了。”

“张师傅,那就依您说的,这条鱼您先拿走,回头送十斤白面来就行,怎么样?”

“你不怕我拿走鱼就不回来了?”老张一脸惊讶地看向李安然。

“一条鱼而已,我能钓上一条,就能再钓更多。”李安然笑着摇摇头,“再说了,我看您在这边熟人也多,为了一条鱼把名声弄坏了,这买卖多不划算,您说是不是?”

“好!这话说得敞亮!”老张也没再客气,“这附近认识我老张的人不少,我要是不来,你尽管上我脸上啐!”

“老张,你想得倒挺美,啐一口换一条大鱼,这买卖值啊。”有熟人笑着打趣。

“那你来,我给你啐一脸,鱼送你!”老张立马回了一句。

其实,被啐一口唾沫就能换一条大鱼,真有人愿意,可现场这么多人,老北京人本就爱面子,谁会真答应?还要不要脸了?

眼看没人接话,老张这才笑眯眯地把鱼装进自己桶里。

“小同志,我就住附近,稍等片刻,我马上把白面送来。”

“行,您忙。”李安然点点头,转身开始检查自己的钓具。

这钓具不是后世那种高级货,刚才溜鱼看似轻松,其实对鱼竿损耗不小。

好在鱼竿质量确实不错,李安然记得这不是买的,是别人送的,看来送的人是个内行。

老张走后,看热闹的人却没全散。

钓鱼的人嘛,很多都这样,看到别人钓到大鱼,都想凑凑热闹,顺便偷学两招。

李安然也不管他们,检查完钓具没问题,又给鱼钩挂上饵。

“哥,鱼就这么给他了,万一他真不回来怎么办?”李安馨一脸心疼又担心。

那可是十斤重的大鱼,省着点吃,够吃一个月了!

“不回来就不回来呗,到时候不用我们说,他名声也臭了。”李安然淡定地笑笑,“至于鱼,你放心,以后咱家肯定不缺!”

说完,他手腕轻轻一抖,鱼线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,挂着蚯蚓的鱼钩和浮漂远远落进水中。

“漂亮!!”在场的人都懂些钓鱼的门道,光是这一挥竿就引来一片喝彩。

李安然依旧像上次那样,不断地拉动、抖动鱼竿,周围人看得一头雾水。

钓鱼还能这样?真是闻所未闻!

这种手法其实类似后来的路亚钓法,李安然虽然会做路亚,但眼下既没工具也没材料,只能靠高超的手法弥补饵料的不足。

好在如今四九城的鱼还没见识过这种钓法,加上饵料味道新鲜,没过多久,鱼漂猛地一沉,鱼线瞬间绷紧!

“好家伙!又上货了!”

“看样子又是条大的!”

“这小同志真厉害,是个高手!”

“我儿媳妇坐月子,正缺鱼汤下奶,这回可得让给我!”

“切,我家还有病人要补身子呢,凭什么让你?”

“行了行了,看小同志这架势,鱼肯定少不了。只要他愿意换,大家都有份。”

……

在一片议论声中,李安然淡定地溜着鱼。

“哥!加油!加油啊!”李安馨兴奋得像是看比赛的迷妹。

“吵什么,淡定点。”李安然一边溜鱼,一边还能分心和妹妹说话,“早就说了家里以后不缺鱼,这才到哪儿,好日子还在后头呢。”

这时,叁大爷阎埠贵骑着自行车,带着钓具和小马扎,正往什刹海赶来。

学校停课之后,他就没了收入,只能每天靠钓鱼贴补家用。

“陈军那病居然还能好转?不会是回光返照吧?”

“可看着不像啊,这下占不到便宜了。”

等阎埠贵来到常去的湖边,远远就看见一群人围在一起。

还没等他弄明白怎么回事,就听一阵喧哗响起。

“好家伙,又是一条大货!”

这第二条钓上来的是草鱼。不少人可能以为草鱼就是青鱼,其实它们虽然同属四大家鱼,却不是同一种类。

具体区别就不多说了,免得显得啰嗦。

“可惜了啊……”李安然把鱼拖上岸,摇了摇头。

“哥?可惜什么?”李安馨还沉浸在兴奋中,一脸不解。

微信阅读

评论 抢沙发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