荏苒文学
好看的小说推荐

第2章

高考结束后的夏天,像一杯逐渐冷却的温水,既没有备考时的灼热,也没有真正的清凉。林薇如愿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,专业是中国语言文学。陈宇也被北大录取,不过是数学科学学院。

整个暑假,陈宇几乎天天来找林薇。他们一起逛书店,看展览,讨论未来的大学生活。在所有人眼中,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——成绩相当,兴趣相投,连未来的学校都一样。

只有林薇自己知道,她的心始终有一块是空缺的。

八月的一个午后,她在整理书架时,那本周磊的小学诗集从书架上滑落。翻开的那一页,正是那幅两个小人站在领奖台上的画。林薇凝视着那幅稚嫩的画作,突然意识到——画中的两个小人,一个拿着奖状,一个抱着篮球,不正是她和周磊的缩影吗?

那个下午,她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拨通了周磊的电话。铃声响起时,她的心跳快得几乎要冲出胸膛。

“喂?”接电话的却是个女声——秦悦。

林薇愣住了,一时不知该说什么。

“请问找谁?”秦悦的声音带着警惕。

“我…我找周磊。”林薇终于说。

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,然后秦悦说:“他在做康复训练,不方便接电话。你是林薇吧?他最近很忙,马上就要准备出国的事情了。”

“出国?”

“嗯,他申请了美国的几所大学,有体育管理专业的offer。这边的康复环境也更好。”秦悦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,“所以,以后没什么事的话,还是别联系了。大家都要向前看,不是吗?”

林薇默默地挂断了电话。窗外的阳光明媚得刺眼,她却感到一阵寒意。

那天晚上,她给陈宇发了消息:“好,我们一起去北京。”

陈宇立刻打电话过来,声音中是掩饰不住的喜悦:“真的吗?太好了!我已经在研究北大的选课系统了,我们可以一起修一些跨专业课程…”

林薇听着他兴奋的计划,脸上挂着微笑,眼中却无笑意。

与此同时,在省城的康复中心,周磊刚刚结束一天的训练。他的T恤已经被汗水浸透,右膝依然隐隐作痛,但行走的姿态已经自然了许多。

“有你的电话。”秦悦把手机递给他,“是林薇打来的。”

周磊的动作顿住了:“她说了什么?”

“没什么,就是问候一下。我说你在训练,她就挂了。”秦悦轻描淡写地说,随即转移了话题,“对了,我爸帮你联系的美国那边有回信了,他们很欣赏你的背景,说可以提供部分奖学金。”

周磊点点头,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手机。那个未接来电的提示,像一根细小的刺,扎在他的心头。

那天晚上,他独自一人在康复中心的天台上,望着城市的夜景,终于鼓起勇气给林薇回了一条短信:“听说你考上了北大,恭喜。”

几分钟后,回复来了:“谢谢。听说你要出国,也恭喜你。”

简单的一句话,却让周磊感受到了千里之遥。他知道,这是他们之间最好的结局——各自奔赴前程,互不打扰。

但他还是忍不住问:“你和陈宇…在一起了?”

这次,等待回复的时间很长。最终,林薇只回了一个字:“嗯。”

周磊放下手机,望着远处闪烁的灯火,忽然明白了什么叫“心如刀割”。

九月初,北大开学。林薇拖着行李箱走进古朴的校园,未名湖的波光与博雅塔的倒影交相辉映。这里的一切都符合她对大学的想象——学术气息浓厚,文化底蕴深厚。

陈宇几乎是立刻就成了风云人物。他的数学天赋在强手如林的数院依然突出,开学不久就加入了教授的课题组。而他与林薇的“情侣关系”,也很快在中文系和数院传开。

“你家陈宇又拿奖了!”林薇的室友李萌有一天冲进寝室,兴奋地说,“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,太厉害了吧!”

林薇从书本中抬起头,勉强笑了笑。陈宇确实很优秀,对她也好得无可挑剔——记得每个纪念日,关心她的饮食起居,连她喜欢的书都会提前买好。但那种好,总像是经过精密计算的,缺乏一种发自本能的冲动。

十月的一个周末,陈宇约林薇去南锣鼓巷。秋日的北京天空湛蓝,胡同里的银杏树一片金黄。

“林薇,”在一家咖啡馆里,陈宇突然认真地看着她,“我们正式在一起吧。不是别人眼中的情侣,而是真正的情侣。”

林薇搅拌着杯中的咖啡,没有立即回答。她知道这是顺理成章的事——他们如此合拍,未来可期。但她的脑海中却浮现出另一个人的面容,那个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的少年,那个在医院里推开她的伤者。

“我需要时间。”她最终说。

陈宇的眼中闪过一丝失望,但很快恢复如常:“好,我等你。”

而在地球的另一端,周磊的生活则是另一番景象。加州的阳光终年灿烂,他所在的大学以体育管理专业闻名。他的英语出人意料地好,这得益于林薇曾经的辅导。

但他的心始终像是缺了一角。

“周,你的论文思路很好,但数据分析部分需要加强。”教授在办公室 hours 时对他说。

周磊点点头,心里却想起林薇曾经如何耐心地教他写作文。那些关于结构和立意的讲解,现在想来,竟比任何学术指导都更加受用。

秦悦也来了美国,在邻州的一所大学读商科。她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开车来看周磊,帮他熟悉美国的生活,介绍各种人脉。

“我爸说,毕业后你可以直接来他公司的美国分部。”一个周末,秦悦一边帮周磊整理公寓一边说。

周磊看着窗外陌生的街景,忽然问道:“你觉得人生的轨迹是注定的吗?”

秦悦愣了一下:“什么意思?”

“就是…我们是否真的能选择自己的路,还是看似自主的选择,其实都是被各种因素推着走?”

秦悦走过来,握住他的手:“别想那么多了。我们现在不是很好吗?你有奖学金,我有家里的支持,未来一片光明。”

周磊没有说话。他知道秦悦说的是事实,但那个“很好”里,总像是缺少了某种重要的东西。

大学的第一个寒假,林薇回到了家乡。小城的变化不大,但熟悉中又带着一丝陌生。

一天,她偶然遇见了周磊的好友张弛。他看起来成熟了不少,听说在本地的一所大学读体育教育。

“周磊怎么样?”寒暄过后,林薇终于忍不住问。

张弛的表情有些复杂:“他在美国挺好的。不过…他没和秦悦在一起。”

林薇愣住了:“可是秦悦不是说…”

“那是她一厢情愿。”张弛摇摇头,“周磊一直很清醒,他知道自己要什么。他的GPA很高,还参加了学校的残疾人篮球项目——教坐轮椅的孩子打篮球。”

林薇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。周磊,教残疾孩子打篮球…

“他有女朋友了吗?”她轻声问。

张弛看了她一眼:“没有。他说…他心里一直有个人,但觉得自己配不上她。”

回北京的前一晚,林薇翻出那本周磊的小学诗集,还有他寄来的那封信。信纸已经有些磨损,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:

“如果时光可以倒流,我可能会选择不同的方式处理很多事情。但人生没有如果,只有结果和后果。”

她拿起笔,在信的背面写下:

“也许所有的相遇都是为了别离,所有的别离都是为了更好的相遇。也许平行线终有交汇的一天,也许错位的答案,会在时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。”

写完后,她将信纸仔细折好,放回原处。

大一下学期,林薇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。她加入了学校的文学社,开始在一些杂志上发表作品。她的文字细腻而克制,总是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,深受读者喜爱。

陈宇依然在她身边,以“好朋友”的身份。他们一起上课,一起自习,一起吃饭。在旁人眼中,他们与情侣无异,只有他们自己知道,那道无形的界限始终存在。

四月的一个傍晚,林薇在图书馆查资料时,偶然看到了一本体育杂志。封面上是一个中国留学生的专访,标题是《从篮球明星到体育管理新星:周磊的转型之路》。

她的手指颤抖着翻开杂志,周磊的照片映入眼帘。他站在加州的阳光下,笑容依旧,但眼中多了一份成熟和沉稳。文章详细报道了他在美国的学业和公益项目,特别是他为残疾儿童创办的篮球训练营。

“篮球不只是关于胜负和荣誉,”在采访中,周磊说,“它更是一种语言,一种连接人心的方式。当我教那些坐轮椅的孩子投出第一个球时,我看到了他们眼中的光芒——那种光芒,比我任何一次得分都更加珍贵。”

文章的结尾,记者问他是否有遗憾。周磊的回答让林薇的心揪紧了:

“我最大的遗憾,是没能亲口告诉一个人,她曾经给我的生命带来了怎样的光亮。但有些话,可能永远都没有机会说了。”

那天晚上,林薇独自在未名湖边坐了很久。春夜的微风拂过湖面,泛起层层涟漪,像极了那些无法平静的心事。

她拿出手机,给周磊发了一条邮件——这是她第一次主动联系他。

邮件很短,只有一句话:“我在杂志上看到了你的故事,为你感到骄傲。”

发送后,她关掉手机,望着湖中的月光。那些交错而过的轨迹,那些未说出口的话语,那些深藏心底的情感,在这个春夜里,仿佛都化作了一声轻轻的叹息。

而在地球的另一端,周磊在凌晨时分看到了那封邮件。加州的月光透过窗户,洒在他的书桌上。他反复读着那句简短的问候,仿佛能透过它,看到那个在图书馆专注看书的侧影。

他打了很长很长的回信,讲述他在美国的生活,他的困惑与成长,他对她的思念。但在发送的前一刻,他全部删除了。

最终,他只回了一句话:“谢谢。希望你一切都好。”

发送后,他合上电脑,走到窗前。东八区和西八区,十五个小时的时差,八千公里的距离。他们就像是运行在各自轨道上的行星,偶尔交汇的目光,终究抵不过宇宙的浩瀚。

窗外,加州的星空璀璨,但与记忆中那个观星之夜相比,总是少了点什么。

也许,那就是青春的味道——淡淡的苦涩中,带着一丝永不褪去的甜。

微信阅读

评论 抢沙发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