荏苒文学
好看的小说推荐

第3章

户籍文书在手,如同卸下了沉重的枷锁。凌云站在济世堂的后院,第一次感觉呼吸到的空气都带着自由的意味。这不仅仅是一纸证明,更是他在这个时代安身立命的根基,是通往更广阔天地的通行证。

李掌柜捧着那盖有鲜红官印的文书,双手微微颤抖,老泪纵横:“好了,好了!云哥儿,这下可算是踏实了!我这就去告诉街坊们这个好消息!” 他恨不得立刻昭告天下,济世堂的凌云,是堂堂正正的大唐子民了。

“掌柜的,且慢。”凌云却显得异常冷静,他轻轻按住李掌柜的手,“文书到手是好事,但不宜过分张扬。孙万年那边,定然已经知晓,我们若敲锣打鼓,反显得小家子气,不如淡然处之,更显底气。”

李掌柜一愣,随即恍然,连连点头:“云哥儿思虑得是,是老夫高兴过头了。” 他看着眼前这个越发沉稳练达的少年,心中感慨万千,这孩子的心性,远非其年龄可比。

解决了身份这个心腹大患,凌云的精力可以更多地投入到医术本身和未来的规划上。杜谦提到的“医学署”和朝廷整饬医事的动向,像一颗种子,在他心中生根发芽。他意识到,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,要想更大范围地传播更先进的医学理念,必须借助更高的平台。

他开始有意识地系统整理自己的知识。白天,他依旧兢兢业业地接诊病人,处理药铺事务,将唐代现有的中医药理论与自己的现代医学知识进行更深度的融合。他不再满足于零星的病例处理,而是开始思考一些更具普遍性的问题:如何提高常见病的诊疗效率?如何降低外伤感染的风险?如何向普通百姓普及最基本的卫生常识?

夜晚,他在油灯下铺开粗糙的纸张(这是他用自己的工钱购买的“奢侈品”),用毛笔蘸墨,开始尝试撰写一些东西。他写得很慢,也很谨慎,力求用这个时代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,去阐述一些现代医学的基本原理。

他先从最实用的部分开始。例如,编写一本简易的《常见急症应对手册》,图文并茂地介绍高热惊厥、外伤出血、中暑、食物中毒等家庭急症的简单处理方法,强调“第一时间”的正确干预的重要性。又比如,起草一份《妇幼保健要略》,结合唐代的育儿经验,融入现代关于新生儿护理、母乳喂养、婴幼儿常见病预防的知识。

他知道,这些东西一旦流传出去,可能会引起轩然大波,甚至被斥为“离经叛道”。因此,他写得极其小心,大量引用《黄帝内经》、《伤寒论》等经典中的类似观点作为理论支撑,将自己的新见解包装成对古圣先贤理论的“阐发”和“验证”。

同时,他也开始着手另一项更宏大的计划——绘制一幅更精确的人体经络腧穴与解剖结构参照图。他凭借记忆中的解剖学知识,结合对中医经络的理解,试图绘制一幅既能体现外部经络走向,又能隐约反映内部脏器位置和骨骼肌肉关系的示意图。这无疑是一项极其困难且敏感的工作,他只能秘密进行,草图藏在最隐蔽处。

就在凌云默默为未来铺路之时,外界的变化也在悄然发生。有了魏征府这层若有若无的关系,再加上户籍问题解决,济世堂的声望无形中又提升了一个台阶。以前一些持观望态度的中产之家,也开始放心前来求诊。甚至连附近其他坊市的人,也慕名而来。

这自然进一步触动了孙万长的敏感神经。王户曹的退缩,让他意识到凌云背后可能有了不得的靠山,明面上的官府打压暂时行不通了。但他并未死心,商业竞争的手段变得更加隐蔽和阴损。

济世堂的药材供应,开始出现新的问题。不是断货,而是质量参差不齐,或者价格被暗中抬高。一些常用的药材,如当归、黄芪,送来的货色明显不如以前。李掌柜气得直跺脚,却抓不到对方明显的把柄。

“定是孙万年搞的鬼!”李掌柜愤愤道,“他不敢明着来,就在这药材来源上卡我们!这可如何是好?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!”

凌云检查着那些品相低劣的药材,眉头微蹙。孙万年这一手确实毒辣,直接影响了济世堂立身的根本——药材质量。长期下去,必然损害声誉。

“掌柜的不必过于忧心。”凌云沉思片刻,道,“终南山采药之路,我们既然走过一次,就能走第二次。而且,这次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解决自家用度。”

他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:“孙万年能垄断市面上的部分药材来源,无非是凭借资本和多年的人脉。但我们有他不具备的优势——我们对药材的真伪、优劣有更强的鉴别力,而且,我们能直接接触到最源头的药农和山民。”

一个更大胆的计划在凌云脑中成型。他不仅要再次上山采药以解燃眉之急,更要尝试建立一条绕过传统药商、直接连接产地和药铺的供应链。如果能找到可靠的药农合作,以公平的价格收购优质药材,不仅济世堂能摆脱制约,甚至可能反过来影响整个西市的药材市场格局。

“看来,又得去麻烦秦朗兄了。”凌云自语道。这次上山,意义将截然不同。它不再仅仅是为了生存,而是为了主动出击,在商业层面,打响对抗孙万长的第一枪。

夜幕下,凌云将新写好的几页《急症手册》草稿小心收好。前路依然挑战重重,但拥有了合法身份的他,已然有了拨云见日、开辟新途的底气与决心。长安城的医药格局,或许将因这个少年的出现,而悄然改变。

(第十三章 完)

微信阅读

评论 抢沙发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