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们不知道的是,宁方远有着两世为人的阅历和对历史发展趋势的把握,这让他看问题总能高出一筹。再加上他勤奋好学,经常研究上级文件和领导讲话,准确把握政策脉络和领导思路,自然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稿。
半年时间转眼过去,宁方远的见习期即将结束。按照惯例,大学毕业生见习期满后定为科员,少数特别优秀的可能享受副科级待遇。通常情况下,这种待遇需要有一定背景或特别突出的表现才能获得。
在讨论宁方远转正问题的处务会上,老李首先发言:“小宁这一年表现很突出,特别是文字能力很强,处里很多重要材料都是他执笔的。我认为可以考虑给他落实副科级待遇。”
副处长老张点点头:“我同意。小宁不仅文笔好,工作态度也很踏实,不骄不躁,是个好苗子。”
但也有不同声音:“是不是太快了?才一年就副科,怕其他同志有意见啊。”“是啊,很多老同志干了多年还是科员呢。”
正在争论时,电话响了。老李接起电话,脸色顿时变得恭敬:“周秘书长好!是,我们在开处务会…讨论宁方远同志的转正问题…”
全处人员都屏住了呼吸。市委常委、秘书长周明远亲自来电,这极不寻常。
电话那头,周明远的声音平稳而有力:“宁方远同志的情况我了解一些。这个年轻人很有才华,写的材料我也看过几篇,很有见地。《大明王朝1566》我也读了,是个人才啊。这样的人才我们要大胆使用,我建议按规定落实副科级待遇。”
秘书长一锤定音,所有的争议顿时烟消云散。就这样,宁方远在转正的同时,被确定为副科级干部,这在同批大学生中是绝无仅有的。
消息很快在办公厅传开。有人羡慕,有人祝贺,也有人私下议论宁方远是不是有什么背景。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,宁方远进入了一个重要人物的视野——市委书记刘长生。
刘长生是改革开放后提拔起来的干部,思想解放,务实能干,对人才尤为重视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看到了宁方远起草的一份关于发展个体经济的调研报告,对其中的观点十分赞赏。当得知作者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时,他更加惊讶,特意让周明远关注这个年轻人。
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。就在这时,刘长生的秘书王建国被派到下面县里任副县长,秘书岗位暂时空缺。按照惯例,市委书记的秘书通常从办公厅有一定资历的干部中选拔,很少直接启用新人。
但在酝酿人选时,刘长生却出乎意料地提到了宁方远:“那个写《大明王朝1566》的大学生,是不是在你们办公厅?我看了他写的几篇材料,很有思想。让他暂时跟我试试吧。”
周明远有些犹豫:“刘书记,宁方远确实有才华,但毕竟刚转正,缺乏经验,怕一时难以胜任这么重要的工作。”
刘长生摆摆手:“经验可以积累嘛!年轻人有想法有冲劲是好事。先让他做临时联络员,试试看。”
于是,一纸调令,宁方远被任命为市委书记的临时联络员。消息传出,整个市委办公厅都震动了。从一个刚转正的副科级干部到市委书记的联络员,这跨越太大了!
任命当天,周明远亲自找宁方远谈话:“小宁,刘书记点名要你跟他,这是对你能力的认可,也是巨大的信任。但这个岗位责任重大,一举一动都关系着书记的形象和工作的运转。你一定要谦虚谨慎,兢兢业业,不能有丝毫马虎。”